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
台北年貨大街過去是大多數人採買年貨的必逛之地,但近年來人潮銳減。有商家觀察,過去年貨大街人潮洶湧,「東西要用搶的」,如今外來攤販愈來愈多,曾發生顧客買到劣質商品卻因年貨大街檔期已過,無法退貨而影響迪化街商譽,加上各地年貨大街紛紛興起,都是人潮減少原因。
今年年貨大街2月4日至17日舉行,比去年縮短4天。適逢年貨大街20周年,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將請靜修女中外籍交換學生擔任外語導覽員,同時原先主街的節慶燈籠將延伸至46巷、72巷等側巷,讓巷子內店家共襄盛舉。
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吳榮河回憶,當初中部以北的民眾為辦年貨,不辭辛勞遠赴迪化街,大街上摩肩擦踵。但現況不同以往,唯有好天氣的假日,年貨大街才會出現一波波人潮。度過年貨大街20載的百恆藥材專業人員廖慶安分析,台北年貨大街打響名號後,各地紛紛仿效,連大賣場也於元旦假期就已開賣年貨,分散人潮買氣。
去年檔期19天,許多店家原本8點多就能休息,卻得配合攤商營業至晚上12點,「太累了」,決定今年縮短為15天。儘管年貨大街還有1個月,迪化街許多店家早已張貼出租攤位的告示。
商家表示,年貨大街買氣最旺時,一個檔期的租金上看50萬,目前最貴的區段是城隍廟前主街,仍有20萬價碼,過了一條馬路只剩8萬到10萬元。吳榮河說,外來攤販品質良莠不齊,商圈難以規範。
曾有顧客拿著疑似漂白的魷魚絲想找他退貨,但承租店家並未留下攤商資料,年貨大街檔期結束後攤商拍拍屁股走人,顧客求助無門。
對外界批評年貨大街「夜市化」,販賣過多與年貨無關的商品,逛年貨大街彷彿逛夜市,他無奈地表示,只能「柔性勸導」店家出租攤位要仔細挑選,商圈發展促進會無法干預攤位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