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佑維/龍潭報導
文史工作者徐榮俊日前發現桃園市龍潭區三水、高原里交界有處失落的古道,他和友人披荊斬棘走了一趟。當地鄰長曾漢鍊說,古道稱為食水崎,早年是扛水桶步行的山道,也是郵差扛著鐵馬的必經之路。
徐榮俊說,日前幫友人看地,看著地籍圖,隱約發現一條道路,他先帶著獵刀獨自闢路前進,發現古道陡峭,設有不少石階,雖不少已損壞,勉強仍可通行。徐榮俊日前和一群好友再走一趟,他拿起獵刀劈砍野草,不時彎腰避開倒塌的竹子,小心翼翼沿著長滿青苔的石階步行,深怕一個意外滑落山谷。
徐榮俊說,沿途見到還算完整的石階及廢棄的水道、墓園,不難想像不少前人辛苦用石頭慢慢排成完整階梯的樣子。70歲的曾漢鍊說,古道稱為食水崎,連接三水、高原里的銅鑼圈和南坑,因從前銅鑼圈地勢高,並無流水經過,以前的人只能順著古道緩慢而下到南坑挑水。
他說,挑水的大多是婦女,雙肩要扛起60多公斤的水桶,當地有句客家諺語「有妹莫嫁銅鑼圈,食一擔水愛一晝邊」,指的就是以前銅鑼灣的婦女都得到外地扛水回家,更得耗費半天時間。曾漢鍊說,40多年前,平緩的南坑路開通,銅鑼圈也開始有自來水,這條古道逐漸荒廢。
他回憶,半甲子前,龍潭郵局的老郵差「阿筆伯」每次到南坑投遞郵件時,就是經由食水崎,後來郵局發放腳踏車,阿筆伯更扛著鐵馬走過古道,到地勢較緩處才騎上腳踏車。
曾漢鍊說,數年前曾想請公所修復古道,也曾到古道石階毀壞處探勘,但後來事情多就忘了,將來打算再蒐集資料,請相關單位協助維修古道,讓後人也知道前人挑水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