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綦守鈺
愈來愈多的台灣人不甘只在日復一日的工作裡掙扎,他們發揮創意,為各行各業注入活力,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本報每周日推出「台灣style」專欄,報導這群台灣創業家們的成功故事,他們展現堅韌的意志與行動力,讓你刮目相看。
紗線也能變成藝術!「線加工 PUNNDLE」負責人、28歲的葉皓宇家中經營和泰紗線行,見證台南成衣業的全盛時期,隨著時代的演進,生意大不如前。為讓傳產轉型,他以紗線為元素,利用堆疊技法,將紗線纏繞在器皿、食器上,為冰冷的玻璃瓶穿上衣服、增添溫度,打破線材的刻板印象,做出生活化文創商品。
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系的葉皓宇,從小在布堆與紗線中長大,對紗線有著深厚情感,家中經營的紗線行見證台南成衣業全盛時期,但隨著台灣成衣業外移,生意也走下坡。為留下兒時記憶,2年前他辭去設計師工作,回到家中幫忙,決定將紗線從「配角」變成「主角」,做出能留下台南記憶的作品。
葉皓宇說,家人得知他要用紗線創作,紛紛提供各種顏色、材質的紗線,不同廠牌、國家出產的紗線,都有獨特的色澤與特性。目前工作室有五、六百種顏色,能夠組合變化,讓紗線變成文創品,他不斷嘗試發現線材跟玻璃器皿很搭,「一剛一柔,擺在一起剛剛好!」
葉皓宇利用家中的捲線器,控制捲線器轉速,為器具堆疊出不同厚度的「衣服」。因紗線帶有光澤,製作出的成品意外具有現代藝術感,一個作品大概要花兩個多小時,全手工客製化,目前也嘗試在家具、衣架、椅子。
「希望能透過紗線的細緻柔和,傳達出情感溫度」,葉皓宇說,紗線纏繞於器物上,能夠展現出織品特有的溫度。他也透過埋線技法,讓線材隨著凹凸產生紋路,不同的顏色能讓器皿更出色,最近也克服防水,盼能讓「線加工」的產品更便利,透過臉書接單,受到不少外國朋友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