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壽險業手握30兆元龐大資金,但投資公共建設似乎興趣缺缺。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近五年(20162020年)只有五大類公建有壽險資金挹注,金額合計僅166.64億元,而且單國泰人壽一家就包辦了四類公建,包括下水道整治、太陽能光電、離岸、停車場等。
壽險業者指出,過去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較少見,主要是卡在法規限制:保險業轉投資公共建設、社福機構的董事總席次最多只能占1/3,但金管會已推動修法,擬放寬保險業投資公建及社福事業派任董監事,可免受1/3席次的限制,未來若修法通過,有助提高意願。
離岸風電成近年熱門產業,吸引國壽等參與投資。圖/沃旭提供
2020年以來,壽險投入公建、BOT案的腳步已有加速現象。像2020年陸續有台灣人壽投入台中洲際棒球場開發案、新壽與北市府合作開發南港轉運站BOT案、2021年有國泰人壽與國立台北大學合作建國校區產業研發中心BOT案,投入金額分別達62億元、60億元、45億元,總金額就已達167億元。
壽險業者指出,在保險法限制下,壽險業能參加的公共建設案不多,因壽險比較適合的案件必須要能長期經營、低風險、有穩定固定收益,要像南港轉運站、台北大學產業研發中心這樣的案件才能承作。
至於像綠能光電、離岸風電雖是近年熱門產業,但壽險資金仍多數採取相對謹慎態度,以沃旭能源在大彰化離岸風場的案子為例,也只有國壽、台壽參與股權投資。
據金管會統計,保險業投資意願較高的公建項目前三名,一是各地方污水處理廠,因為可收取污水處理費;二是高鐵車站等周邊土地開發,可收取租金;三是太陽能電廠,可收取售電費用。
金管會推動保險法修正,廣開公建董事大門,讓外界質疑未來將不易控管。對此,金管會指出,會有雙重把關,第一是各政府機關會決定哪些公建項目可開放保險資金投資;第二是金管會將建立好的管理機制,保險業投資公建會採逐案審查,所有投資流程都要符合金管會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