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買房為許多人的目標,但薪資跟不上通膨,房價又節節高升,尤其對年輕一輩來說是「敢夢但難成真」之事。不過也有人買得起房,卻寧可花費萬元租屋,引發網友們討論。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透露,年紀40歲,獨自一人在新北三重租屋,月租金1.3萬,目前資金都放在投資上,算一算是有能力買房的,只不過有些考量,讓他躊躇不前。
他的考量點包括未來趨勢少子化、房屋公設比和維修費用問題,若買新房覺得公設比40-50%太高,買舊公寓需要爬樓梯花大錢修繕,再者他認為買房地點的重要性,不是隨隨便便就買。因10年前與家人投資過北市老公寓,報酬率比桃園、新竹、台南要低,都讓他對房市持觀望態度。
對此,網友紛紛發表看法,「自住有需要就買,老了還能以房養老,投資不動產,變現不像股票那麼容易,加上交易稅金、持有成本一直增加,未來真的說不準」、「我10歲時爸爸也這樣說過,現在我都要40歲了,房子從一間300萬變1200萬,爸爸終於看破紅塵下手買了」、「無論買房還是租房,居住都要成本,錢卡在房子裡不一定輕鬆,房租便宜當然繼續租」、「不要單純把房子拿來當商品衡量價格,如果當成自己一個穩定舒適、休息放鬆的棲身地,也許就不會這麼計較增貶值的問題」。
針對年輕人租屋或購屋選擇,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分析優缺點,首先是政府興建的社宅,由於數量有限,青創族群(青創戶),抑或是生育計畫的青年有提供優先順序,否則對一般年輕人而言,想中籤入住得全憑運氣。
那抽不到社宅,在外租屋呢?孫振義指出,優點是地點及房屋選擇多元,更能夠隨著工作升遷、家庭成員變化即時調整住所位置、大小與格局,讓居所更符合所需。但相對地,也會失去購買房屋的抗通膨、增值收益機會。
若有購屋計畫者,可申請政府給予的優渥貸款成數與利率補貼,但前提是必須「湊足頭期款」。購屋後,能自由佈置居家、營造歸屬感,更有機會享受房屋增值效益。但無形中也會壓縮財務自由,落入俗稱的「房奴」,甚至還可能因為工作變故衍生付不出房貸、房屋被債權人(銀行)拍賣的風險。因此,如何選擇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背景條件不同,抉擇還是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