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有殼、無殼族都想有一個安穩的窩,但高房價、高租金壓力下,全民期待有效平抑房價方法,對此雙北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指出,讓台北市的房價下降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適度的放寬台北市住宅區的容積率從225%放寬到300%,然後,再輔以積極、務實的推動老屋改建,才有可能讓新屋房價開始下修。」
高房價淪為社會進步的毒瘤,他指出,高房價增加人民痛苦,不只淪為房奴,甚至出現越來越多單身族,以及不敢生孩子的年輕夫婦,而房價上漲是必引來租金調漲,因此可能買不起也租不起,老人無法安度晚年。
有殼、無殼族都想有安穩的窩,但高房價、高租金壓力下,全民期待有效平抑房價方法。圖/好房資料中心
他預估,台北市住宅區容積放寬後,老屋改建成功率必可大大提升,原來住老屋的屋主不必再另外尋屋、減少了住戶換屋需求,另一方面因容積獎勵獲得增加戶數,可以對外銷售增加供給,這樣一方面需求減少,另方面供給增加,雙管齊下將有利於房價的下修程度和速度。
針對「提高法定容積率以加速都市更新」之議題,台北市都發局也曾發新聞稿回應,若住三驟然提高法定容積率,不但產生公平性疑慮,容積提高造成的道路壅擠、公園綠地人均面積縮小等,則需要全市民共同負擔,因此容積管理應回歸專業、公平合理妥善解決。
另外都發局也指出,目前台北市人均綠地面積4.85m², 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9㎡,倘調高法定容積的全市人均綠地、公園、道路、醫院等公共設施服務水準品質亦將惡化,若將住三法定容積率全面提高至300%,樓地板面積將增加615萬坪,本市人均綠地更將由4.85人/㎡,下降為3.95人/㎡。
胡偉良明確指出,「適度增加容積率,才是老屋改建成功的正解」,高容積率雖然意味單位土地興建的樓地板面積較多,但是透過限縮建蔽率,使建築物朝向長高發展,那麼綠化面積反而會更大,公益、公共設施更容易興建,區域人口密度則未必增加,只要容積獎勵的上限訂定合宜,不僅不會導致居住生活劣化,反而在防災、都市景觀、生活品質上,都能提供正面效能。
並援引鄰近的香港和新加坡為例,他說,每到這兩個城市的人都知道,它們的建築容積率遠遠大過台北市,但以宜居城市代表居住品質的排名,卻都在台北市之前,一些反對增加容積的論點,完全忽略了當前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忘了捷運化帶來的交通流量紓解、低建蔽率帶來的道路加寬和綠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