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苡葳/雲林報導
雲林縣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口湖牽水狀」科儀有177年歷史,每年農曆6月7、8日舉行祭典儀式,去年是繼2003年SARS疫情後二度停辦,由於目前中南部疫情仍處高原期,縣文化觀光處與金湖萬善爺廟等主辦方今天決議,今年7月5、6日登場的祭典儀式部分取消,不過民眾在配合防疫規定下,仍可入廟自由參拜。
文觀處表示,根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六大雨不停,初七忽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性命,此後後人每年農曆6月7、8日會在口湖、四湖2鄉舉行盛大祭典,緬懷水災罹難的先民。
口湖牽水狀科儀邁入177年,歷史悠久,包括有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牽水車藏(狀)及追思會等超度科儀,14年前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2010年7月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指定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文觀處說,牽水狀是當地獨特民俗,往年都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前往觀禮,今年在7月5日展開長達2天的祭儀,不過主辦方蚶仔寮萬善祠及下寮仔萬善爺廟經考量,決定取消相關祭典儀式,避免群聚。
另一主辦方金湖萬善爺廟則表示,除不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參與放水燈儀式,其他祭典照常舉辦,並提高防疫措施,民眾須接種3劑疫苗並向廟方登記,配合量體溫、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才能參加。
疫情帶給全球人民的影響不亞於早年的大水災,文觀處說,天災是人類共同苦難記憶,今年牽水狀雖無法如往昔規模般舉行,但應能藉此反思「環境、生態」與人類共生間「該如何取得重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