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太陽能春燕雖至,但多數太陽能業者對今年營運多數仍不敢樂觀,主因英國脫歐、中國大陸需求低於去年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政策不利於太陽能發展等三項隱憂未除,讓今年太陽能廠仍面臨嚴峻挑戰。
多數太陽能業者對今年營運多數仍不敢樂觀。(圖/聯合新聞網)
太陽能去年上半年市況相當熱,但當時綠能總經理林士源即提出英國脫歐牽動歐洲景氣,連帶也會壓抑太陽能產業發展;第二項觀察重點則是,中國大陸新年度太陽能需求能否持續推升搶建潮;此外,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新能源政策,都是牽動太陽能產業榮枯的三大指標。
林士源的預測當時一度被市場認為是烏鴉,但後來證實這確實是產業的三大隱憂,且目前都朝向不利太陽能產業發展,太陽能市況去年下半年急凍,台廠全數賺錢也僅維持二季,去年下半年太陽能烏雲籠罩,各家廠商再陷虧損陰霾。
日前林士源主持輕量化太陽能模組記者會時,被問及這三項隱憂是否消散,他仍堅定的說:「還沒,否則就不需急著藉由差異化找出海口」。
茂迪執行長張秉衡也強調,今年太陽能產業仍將處於供過於求。他並認為,去年成長最快速的大陸太陽能裝置已攀至高峰,今年裝置量恐低於去年的25GW(10億瓦)。
集邦旗下綠能研究(EnergyTrend)甚至大潑太陽能產業冷水指出,今年全球太陽能市場恐面臨歷來首次近零成長窘境,估總裝置需求為73.9GW(約10億瓦)。
不少法人也預估,隨著大陸第三地產能開出,原借道台灣出口到歐美的角色降低,加上大陸垂直整合度高,台廠雖居全球第二大電池製造地,卻無龐大的出海口支撐,雖然政府推動非核家園,喊出到2025年要建置20GW(10億瓦)的太陽能發電規模,但仍否落實仍是未定之天,若是接軌進度落後,台廠恐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