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基隆市旭川河橋梁開挖發現日治時期古運河石駁坎,市府現況保留。市府和市議員鄭文婷昨會勘,決定由工務處設「觀景窗」,好讓民眾觀察、親近石駁坎,也討論是否進一步設親水設施。
旭川河為基隆市區南榮河的下水游河道,日治時期整治成為運河,以前的崁仔頂街在河畔,市府在1975年在旭川河面加蓋,興建明德、親民、至善3棟大樓。

去年忠二橋及忠三橋同步施工改建,橋長30公尺,寬幅20公尺,花費6千萬元,預定今年11月完工。兩橋位在旭川河上,橋面移除後,橋下的旭川河道重現天日,有民眾發現橋梁基座旁露出一段以前河岸的駁坎,是旭川河加蓋前留下的,疑似日治時期完成,爭取保留,市府會勘後決定現況保留。
工務處和鄭文婷昨天再次會勘,決定如何設置親水設施。鄭文婷說,市府從善如流在忠三路靠近孝一路側覓得一處空間,將架設觀景窗,以利民眾看到石駁坎。
鄭文婷建議,未來可在觀景窗底部埋攝影機,並裝投影燈,透過網路即時傳送石駁坎畫面。同時也能與舊有市區石駁坎照片相互對照。
工務處養護工程科長簡翊哲說,新設橋梁基座不會影響駁坎,觀景窗在橋上開洞觀察,已找到合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