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至五月底,長照服務使用人數,較去年底的十一點五萬人,增加二點五萬人,但專家指出,使用「照顧服務」的人數有無成長,才是長照成績指標,但到五月底,使用照顧服務的只有七點三萬人,占有長照需求者的一成,顯示服務涵蓋量還有改善空間。
「增加幅度比我們預期來得好」,衛福部長照司專門委員周道君指出,長照2.0上路後,支付制度改變,歷經一段磨合期後,服務量已開始提升,使用人數今年增至十四萬人,增加二點五萬人。
專家指出,使用「照顧服務」的人數有無成長,才是長照成績指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說,使用人數增加,可能與宣傳及媒體報導變多有關。過去民眾習慣單一服務,支付新制上路後有服務整合功能,民眾學會混搭二到三項服務來使用。
不過,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長照2.0的成績應單看照顧服務使用量,包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和社區照顧。
截至五月底,照顧服務的使用人數只有七萬三千多人,和衛福部推估的七十六萬名長照需求者相比,服務涵蓋量只有一成。
此外,專家也注意到民眾使用居家服務的時數,和長照1.0舊制差不多。舊制輕度到重度失能者每月平均使用居家服務十六到廿四小時,新制為十七到廿七小時。
若將使用時數除以一個月廿個工作天,等於失能程度較輕的個案,每天只使用零點八五小時,程度較重的個案為每天一點三五小時。
林金立說,從數字就能看出,改善還是得增加照顧員人力,「但這需要時間,更是一場長期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