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綜合報導
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長照服務使用人數共14萬人,相較去年底的11.5萬人,再增2.5萬人。但專家指出,使用「照顧服務」的人數有無成長,才是長照成績指標,包括居家、日間及社區照顧服務等。但到5月底,這些服務只有7.3萬人使用,占76萬名長照需求者的一成,服務量成長速度還需再加快。
衛福部長照司專門委員周道君指出,長照2.0上路後,支付制度於今年變革,歷經一段磨合期,服務量已開始提升。長照服務使用人數今年新增2.5萬人,「增加幅度比我們預期來得好。」
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長照服務使用人數共14萬人,相較去年底的11.5萬人,再增2.5萬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也說,整體人數有增加,可能與長照宣傳及媒體報導逐漸變多有關。另和長照1.0相比,過去民眾習慣用單一服務,而長照支付新制有服務整合功能,讓民眾學會混搭二到三項服務來使用。
不過,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長照2.0的成績應單看照顧服務使用量,包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和社區照顧。
但截至今年5月底,照顧服務的使用人數只有7萬3,725人,和衛福部推估的76萬名長照需求者相比,服務涵蓋量只有一成。
林金立也說,他注意到民眾使用居家服務的時數,和長照1.0舊制差不多。雖新制使用新的失能等級分類,且以服務次數計價,但換算後,舊制的輕度到重度失能者每月平均使用居家服務16到24小時,新制為17到27小時。
若將使用時數除以一個月工作天20天,等於失能程度較輕的個案,每天只使用0.85小時,失能程度較重的個案則為每天1.35小時。
林金立說,從數字就能看出,居家服務量能還無法應付所有失能者的需求。要提升時數使用,還是得讓整體照顧服務員人力提升才有可能,「但這需要時間,更是一場長期抗戰。」
林金立說,他最近也在觀察失能等級較重的個案和過去相比,有沒有更多人進到照顧服務網,居家服務及日照服務混搭使用的個案人數有無增加,「畢竟滿足中重度失能者長照需求,才是長照服務發展成不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