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據許多公衛學者的研究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恐將持續,未來也可能還有其他疫情大流行,呼籲人類要學會與病毒共處。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認為,從建築領域的研究角度出發,應呼應公衛專家的警示,推動全方位的「防疫建築」與「建築防疫」,而建築界的思維應是努力減少、甚至消滅建築物內的病毒,而非與病毒共處一室。
郭紀子指出,在疫情嚴重時期,往往需要採行嚴格的管制措施。以現今台灣地區的居住型態而言,大部分民眾都居住在連棟建築,或在獨棟建築的多戶住宅中居住,因此,重點則會落在這類集合住宅社區居民防疫行為的共同行動上,其防疫措施推行即成為一項最重要的議題。
疫情爆發已2年之久,由此可知,「防疫建築」與「建築防疫」,仍是非常值得繼續重視的話題。郭紀子表示,「防疫建築」應考量在建築物規劃設計之初,新建築設計導入新科技成果,改善通氣、排水、清潔問題,透過新建材及新工法應用,來阻斷或消除細菌、病毒傳播的可能,改善環境與空氣品質,甚至規劃必要的隔離通道與空間。
而「防疫建築」,則與「建築防疫」兩者相輔相成,開發商在防疫建築規劃設計之初就應該導入物業管理專家對於建築防疫的經驗與知識,才能達成目標。
郭紀子將不同國家傳染病預防指南的一般原則,與多家庭社區防疫管理實際採行之措施相結合,總結出以下建議:
一、在入口、大廳和流通區域,建築物必須能夠有效限制人員,並對其進行消毒、記錄體溫、提供洗手液或消毒液,並對人員過境區域進行即時消毒。
二、衛生間、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設施,必須能夠有效控管、消毒,增強及時關閉與全面消毒、全面恢復使用的靈活性。
三、每天清潔公共設施、區域經常接觸的表面,工作量增加,設備易損,必須考量安裝非接觸式設施,並使用耐用易清潔的材料,如音控開門器、音控電梯按鈕等。
四、建築空間與動線應能應對實施社會疏遠政策和自我隔離措施。
五、建立物業管理人員作為控制社區感染的帶頭人角色,服務區、接待區規劃必須有新思維。
六、擴大有足夠空間的儲藏區和冰箱儲藏食物。
七、提供充足的電源插座,增加Wi-Fi網絡的可用性,通過APP、社區群組或視頻會議等電子技術實現社區防疫。
八、禁止措施及處罰措施,容易引起糾紛,「防疫建築」應能盡量避免此類情形發生,將住戶或建築使用者的防疫行為化為自覺行動或無知覺被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