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241

每戶住不到3人!七都小宅交易最搶手

#多空 #房市 #平均每戶人口數 #小宅 #房價
好房網雜誌2024年5月號/撰文:Miranda、圖片:好房網資料照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數量再創歷史新低,其中台北市家戶人口數最少只有2.36人,其次依序為高雄市2.38人、新北市2.42人,台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及台中市則優於全台平均。
 
進一步對比1998年數據,當年平均每戶人口數量有3.44人,直到2009年跌破剩每戶3人,平均每戶剩下2.96人,但弔詭的是這段期間人口與戶數都呈現同步增加,趨勢卻逆向呈現每戶人口數量持續減少,主要因為小家庭型態成為主流。
 
台北市房市現況小宅搶翻,屋況及條件好的非常難找。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五人以上家戶人口數僅北市成長 兩大原因促成單人戶佔比近四成
 
仔細觀察整體資料,都會區綜觀各人數家戶表現,三人以下家戶成長數字穩定,都會區亦同步增加,但到了四人以上卻僅有北市、桃園市與台中市呈現增加,在五人以上僅有北市呈現正成長。
 
小家庭仍是主要家庭結構,導致每戶人口數量緩慢減少,由於每戶人口越來越精簡,加上房價高檔,也讓小宅化的趨勢延續不變,而台北市房價身居全台天花板級別,生活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在高房價、高物價的雙重壓力下,不少年輕族群只能跟長輩同住來降低負擔,加上台北市資源也相對充沛,另為學區等因素持續將戶籍留在北市的民眾也不在少數,應是成長主因。
 
另外,仔細觀察近年單人戶的數量增加,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但單人戶卻有332.3萬戶,佔總體數目的36%,不僅是比例最高,且成長速度也最快,特別是台中市及桃園市,台南市也急起直追,市場人士指出,應為最近新案不少,許多年輕人買到房子後就直接遷移戶口;此外雙北之外幅員廣大,在外工作居住者不少,亦是單人戶增加的重要理由。
 
小宅化趨勢從雙北向外延伸 為迎合市場建商推案坪數精簡化
 
受到高房價影響,房價單價上揚,為了控制總價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與能力,建商推案坪數越來越精簡,本來小宅化趨勢在雙北最顯著,但雙北以外都會區這波房價也暴漲許多,小宅化的趨勢也開始向雙北以外延伸,剛好現在家庭人口數量越來越精簡,市場接受度一直維持高檔不墜。
 
觀察七都近五年住宅核發建築使用執照每宅樓地板面積,發現新北市平均樓地板面積最小僅38.75坪,其次為台南市41.71坪,第三名才是台北市42.44坪。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七都的家戶人口數大抵都在二、三人小家庭的狀況,比對高房價的情勢,自然讓居住坪數縮減,避免多餘空間增加房價負擔。
 
陳炳辰分析,數據顯示新北市的樓地板面積比起高房價的台北市更小,比價效益下,主因恐在於從台北市改往新北市購屋的買盤,預算稍低,都期待房價低還要更低,亦可說有不少的投資族群湧入,建商興案要創造熱況而主推小坪數產品。相對之下,台北市既然都是高資產實力方,購屋預算高,還有豪宅案加持,則讓坪數發展恆溫,因此雖然數據呈現都是40多坪,但背後原因大不同。
 
陳炳辰也提醒民眾注意,數據顯示中南部坪數走降幅度較大,除了家戶型態改變外,因為過去南部民眾居住與購屋習慣,和房價的情勢讓大坪數物件有市場性,如今則在高房價,以及住宅產品趨勢改變下,遂見該結果。觀察南部新推案狀況,房價飆漲快速,開發商也縮小二、三房的坪數空間,另外早年可能透天房價不高,當年購屋可直接買中古透天,不過現在透天的土地與房價高漲,加上人口結構也從大家庭轉換成小家庭的型態,購屋也從透天轉為有電梯與社區管理的大樓產品,因此統計平均購屋面積出現明顯縮水。
 
交通串聯一日生活圈成形 蛋白區小宅吸單身上班族目光
 
至於桃園市、新竹縣市坪數變化幅度較小,但也微幅縮水,以桃園市而言,透過交通串連成為大台北一日生活圈中,房價較親民的城市,磁吸不少北部年輕家庭客群移居,也因為桃園的航空、物流、工業,影視等產業發展規畫,近年建商看好就業發展帶動的租賃和購屋市場,推出不少兩房產品,吸引單身上班族購屋,人口普遍年輕化,使扶幼比持續降低。
 
除了成屋坪數縮小,因應人口數精簡與房屋價格上揚,開發商在規畫空間時也會仔細雕琢,包括原本的三房產品與兩房產品坪數都會比以往做得更小,甚至廚房與餐廳空間位置都出現改變,但可能增加多一套衛浴或更衣室等規畫,去迎合現代人對於空間使用的需求。
 
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觀察到,結構家庭人口的改變,現在平均每戶2.5人左右,已經不需要住那麼大的空間了,但是真正影響國人越住越小的原因,「並非是少子化,房價才是最關鍵的」,以台北市為例,1990至2023年房價每坪平均約18至19萬元,但一路漲到去年的平均數64至71萬元,人口數少了一半,房價卻漲了2.95倍,儘管二至三人也可以住大房子,但重點是買不起。然而現在的子女也不想跟爸媽三代同堂,因此建商蓋房子大推兩房型,關鍵還是青壯族買不起,小宅化勢必成為趨勢。
 
房市最前線02
 
北市人氣小宅單價站上200萬 市中心出現迷你危老案
 
然而家戶人口下降、衍生小宅化,房價高漲問題隨之而來,原因在於雖然生活空間有限,但總價低,買方先以總價篩選物件,單價高低反而是其次,也因此出現小宅單價可與豪宅比拚之現象!
 
觀察2023年台北市小宅單價前五名,「冠德安沐居」以200.8萬元奪得冠軍,亞軍為信義區「逸仙悅榕」低樓層,單價182.7萬元;季軍為松山區「阿曼生活」高樓層單價178.6萬元;第四、第五名都在大安區,分別為「法意大樓」、「大安A+」,單價分別為172萬元、168.2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前五名中有三案都是規畫可彈性使用的挑高格局,且屋齡都在10至20年之間。
 
不只成屋市場有小宅突破200萬元,2023年台北市還有三個預售社區突破200萬單價的小豪宅交易,且都位於大安區,包括信義路四段「耑岫」,單價220.9萬元最高,總價4599萬元;另外還有仁愛路三段「富邦藝庭」單價215.5萬元,以及光復南路「鑄慕」205.9萬元。
 
專家指出,目前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新建案,大多為都更危老改建案,且基地面積普遍較小,台北甚至還出現基地不到六十坪的「迷你危老案」,因此建商在規畫新案時以中小坪數格局為主,小豪宅也更符合目前市場小家庭、少子化、不婚族等的需求,所以未來市中心的「鳥籠建案」將越來越普遍。
 
台中購屋型態開始轉變 房市近五成為剛需小宅交易
 
除了北台灣有高價小宅化之趨勢,中部都會區最大的城市──台中市購屋型態也開始有了轉變!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台中市2023年住宅買賣總筆數共有13958筆,25坪內的買賣筆數共有6174筆,佔比約44%;25至35坪則是共有3744筆,佔比約27%;35至45坪交易共累積2009筆,其餘45坪以上中大坪數交易則是不超過千筆。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台中小宅當道的原因眾多,包含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單身不婚,以及與房價的高漲息息相關,而開發商為了控制總價帶,推案坪數也越來越精簡,以便民眾負擔得起。
 
觀察台中市預售市場,以蛋白區的海線而言,茂洋建設業務部專案賴義欽指出,當前房市是以總價主導的剛需市場,通常兩房產品總價在1300萬上下、三房總價1600萬左右去化速度會是最快的,在未來碳稅徵收、營建、物料成本等逐年提高成本之下,建商藉由縮小坪數控制總價帶將成為普遍現象。
 
至於堪稱近年台中最貴小宅之一的水湳預售案「親家中央公園」,規畫18至26坪、兩房產品,共計388戶住家,根據實價登錄顯示,目前已累積362筆交易,總價約在1570至2600萬元間,另外,像是在捷運綠線四維國小站旁的「大鑫琢寓」,規畫29至39坪,吸引不少在地客、北部自住客群的目光,根據實價登錄顯示,目前最高單價為58.9萬元、總價2488萬元成交。
 
房市最前線01
 
低總好轉手優勢適合投資與自住 購買小宅仍須留意「三不」
 
不過小宅在市場上除了符合現代家庭結構,陳傑鳴指出,也具備低總價、好轉手的優勢,投資與自住兩相宜,購屋前可留意地段、住宅規畫,以免轉手性、保值空間打折扣。
 
何世昌則建議購屋族如果想要買小宅要留意三大條件,其一買小不買大、其二為16坪以下的小宅不要買,最後,避開偏鄉,除非有台積電等政府政策跟重大產業投資。
 
何謂買小不買大?何世昌認為,高總價住宅被央行鎖住,台北市以7000萬元、新北市6000萬元,雙北市以外超過4000萬總價皆被認定為豪宅,在限貸令下目前貸款僅剩四成,未來若遇到換屋時,買方也會因為貸款限制難以出手,他也提供小秘訣,如果要購買兩房又怕供給爆量,建議可以買同時規畫二至四房的社區,量少價有撐。
 
另外,小宅不是越小越好,權狀低於16坪以下的產品會被銀行認定為套房,貸款成數通常不超過七成。至於少子化時代下,往都會區或有產業聚落的生活圈購屋也較為穩健,豐沛的資源通常吸引人口進駐,住宅需求也較強勁。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