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琇閔/報導
橫跨延平北路二段,連結太平國小及永樂國小間的人行陸橋,陪伴當地居民走過46個年頭,也是北市第一座人行陸橋。雖然陸橋安全性仍無虞,因使用率低,新工處評估後決定明年將拆除,在地居民非常不捨,希望尋求轉型保存方案。
北市第一座人行陸橋,見證大稻埕黃金時代。
在地文史工作者邱翊表示,現在的市民,很多人都不瞭解大稻埕發展的歷史。他認為,大稻埕天橋的重要性,不止是台北的第一座人行陸橋,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戰後大稻埕的一段黃金時代,有別於清朝、日治時期的茶葉貿易。
邱翊指出,延平北路二段寬不過十來公尺,為什麼會在1968年蓋一座人行陸橋?那是因1968年的大稻埕仍是台北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延平北路是最重要的商業道路。
當時中山高速公路尚未開通,多數客運、貨車走的是一省道,走台北橋進到台北,下橋就是延平北路。
當年捐款40萬元蓋陸橋的是大稻埕中藥商游俊成,他發現太平與永樂國小的學童們,在穿越車流量極大的延平北路時,很容易發生危險,便出資請市府動工興建這座陸橋。
當地居民認為,雖然現在有行穿線讓學童穿越馬路,上下學也都有導護志工維護安全,陸橋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但這座陸橋是北市的第一座陸橋,深具歷史價值,希望市府可考慮把這座橋做成「大稻埕文化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