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即時報導
近期又有網路指出台中市政府進行「滅川計畫」,台中市政水利局今天澄清說明,綠、柳川和其他已完成的硬體設施是短期操作手法,除礫間處理淨化水質與汙水處理廠處理的水質不同,不應相提並論外,綠川透過封底並抽取地下水混合淨化,而呈現視覺效果,廢汙水其實仍在下層箱涵流動,河道內的魚也因無上下游水域,如同水族箱裡的魚,完全失去整治意義,水利局說,市府應帶頭保育地下水資源,不應為了景觀以非自然方式整治河川。
水利局指出,近年台中市河道整治都是以外來的卵礫石鋪設渠底,還是封底,設置地下水井抽取地下水,維持河道清水流,包括葫蘆墩圳、綠川、柳川,施工中的惠來溪與現已變更原先設計的潮洋溪等。以綠川為例,過去為維持綠川景觀河道水源,在水質淨化場及河道內共鑿7口水井,提供水質淨化場無法處理或河道內水質不佳時使用,但此作法需以動力方式抽用地下水維持清水景觀,水電費驚人。
近期又有網路指出台中市政府進行「滅川計畫」。(聯合報系資料照)
網路有人指責市府以「排水溝」的概念降低綠川品質,水利局說明,非正常河川整治應該導正,綠川目前的景觀河段,原來上面是停車場,與其說開蓋,其實只是將停車場變成養魚的景觀池,因為廢汙水仍在下層箱涵流動。
為了在綠川箱涵上面養魚,必須保留地下水井,在無法供應上層水源時抽取地下水補注,這些魚在沒水時,無法像自然河道的魚類有游離路徑,反而被局限在約600公尺的河道內,沒有上、下游水域,如同水族箱的魚。
水利局表示,未來在綠川河道內,市府將不再抽取地下水,但不代表河道內就會沒水,上層的水依然會由礫間處理場繼續處理汙水後送水,只是不再抽地下水來提高水質及水量,而下層的箱涵也將用來排洪。市府將加強推動汙水下水道建設,只要廢汙水不排入河道,河道便會恢復自然景觀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