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思慧/台北報導
台灣地震頻繁,如何偵測規模與震央位置,需要先進的系統。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東部海纜觀測系統二期作業於上月18日完成驗收,正式上線提供服務,提高宜花海域地震定位準確度約30%,地震偵測時間僅約1至5秒,能爭取10到數10秒預警能力。
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見圖)表示,地震海纜系統可縮短偵測時間1至5秒
台灣規模6以上的地震約70%分布於東部海域,為了提升地震海嘯預警時間,及地震定位準確度,中央氣象局於民國100年底,於宜蘭頭城東南外海45公里處,完成先導型海纜觀測系統;並於104年推動二期擴建,總長為115公里,設置3座即時觀測站,最深達2732公尺,可減少地震規模偵測誤差0.2,與縮短偵測時間約1至5秒。
爭取10到數10秒預警能力
郭鎧紋舉例說,今年9月、10月兩個規模4.5以上,且發生在觀測站附近海域的地震案例分析,其中10月30日的東部外海地震偵測快1.35秒;9月的東部外海地震,更快了5.14秒,顯示此海纜地震觀測站,可提高宜花海域地震定位準確度約30%,地震偵測時間僅約1至5秒,能爭取10到數10秒預警能力。
郭鎧紋說,因為氣象局要在外海設置海纜,引起漁民抗議,認為會害他們捕不到魚,不過因為此計畫命名為「媽祖計畫」,代表媽祖派衛兵到海上監測有無地震海嘯,象徵保佑海上作業平安,讓現場的漁民不好意思抗議,且海纜深埋在2000多公尺下,不會影響漁民。
氣象局表示,將以海纜系統為基礎,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持續推動擴建,於台灣東部海域建構一道由北而南的完整防線,以提供更全面且快速的地震海嘯預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