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竹籬笆裡的日子已經不一樣了!歷經社會變遷及城市轉型,高雄市文化局「以住代護」計畫讓眷村由戰爭移民棲生處轉變為人才移民的基地,現在的建業與黃埔新村展現多元風貌,有攝影工作室、勞工問題諮詢處、藝術空間;住戶組成中有原眷戶第二代與第三代,和英國、巴基斯坦、越南等新住民配偶,已從過去的各省融爐,搖身一變成為小型聯合國。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表示,以住代護計畫做的不只是修繕眷舍,原有的舊住戶因為大都搬遷至周邊,基於對於老家的眷戀,常會回到眷村探望;進住的新住戶在修繕期間常會遇到舊住戶,舊住戶也會述說屬於這棟老房子的故事,一起保留了老房子的「溫度」。
高市文化局在建業新村推出「全國首創眷村民宿」。(圖/記者劉學聖攝)
從各省融爐 變身小型聯合國
黃埔新村的新眷戶林品雯,修繕時曾在櫥櫃中的抽屜夾縫中找到一個紅色小錦包,打開發現有幾條金鍊子跟墜子,趕緊聯絡原屋主段伯伯,後來又在梳妝台下面的接縫裡,發現塞了一捲紙跟紅色小紙盒,裡頭是一小疊現金和3枚金戒指,從紅包袋上還能辨別是個祝壽紅包。段伯伯說,這些金飾都是老媽媽20多年前收藏的,97歲高齡的媽媽也不記得這件事情,後來他們帶著蘋果致謝,與新眷戶串起情誼。
舊住戶全數遷走後,建業與黃埔新村一片靜寂;以住代護的住戶搬進來後,眷村又恢復了生氣。眷村文化館今年暑假將以「再見捌捌陸─台灣眷村文化園區」之名,在左營明德新村重新亮相。文化局7月會在左營海軍眷村推出「眷村生活月」,規劃「一日眷村微旅行」、「以住代護OPEN DAY」、「眷村小講堂」、「老屋勞動營」等活動,廣邀各界與熱愛眷村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