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專題報導
中央銀行周四(22日)將召開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也是總裁楊金龍上任後主持的第一場理監事會議。因通膨展望溫和,外界普遍預估利率「連七凍」機率高。不過,隨著物價上漲但利率不動,已出現「負實質利率」的情況,恐惡化所得分配,央行升息的壓力也增加。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周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他在書面報告中指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影響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因素仍存,國內景氣持續復甦,通貨膨脹展望溫和穩定,台灣實質利率水準「允當」,顯示利率不變的機率極高。
楊金龍備詢時也說,目前台灣物價穩定,除非經濟成長導致物價上漲,使通膨率超過2%,才有升息的條件。
然而,國發會前主委、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認為,國際原物料價格幾乎上漲,但因為新台幣升值化解通膨壓力,萬一新台幣不再強勢時,通膨壓力恐怕無法避免。
劉憶如指出,如果沒有通膨,除金融業外,低利率可能受到大多數人歡迎,但若升息的速度追不上物價的漲幅,產生實質利率為負的狀況,錢存在銀行會愈來愈薄,會讓存錢的人苦、借錢的人笑。因為有錢的人才能借錢,愈有錢才能借更多錢,企業也是借錢者;但存款族多半是一般人,因此負實質利率將使所得分配偏差,尤其靠利息生活的退休族,受害更深。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前兩個月已達1.5%,中央大學教授徐之強指出,目前銀行定存利率才百分之一點多,「今年前兩個月的通膨,就把利息全部吃掉了」,因此出現實質利率為負的現象。
此外,四月電價將調漲,物價恐是「回不去了」。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每個人的生活離不開電力,透過乘數效應,對相關產業會造成影響,帶動其他貨品漲價,還會有預期心理。從官方CPI數據來看,電價上漲對物價的影響不大,但「民眾的感受可能不同」。
因應物價上漲,國泰台大團隊預估,央行最快會在第二季升息。不過,電價在CPI的權數從原來的2.2%,今年修訂為百1.3%,比重降低;梁國源則認為,因為官方是依據物價指數等相關指標來制訂政策,所以若電價上漲對CPI影響不大,央行也沒有升息的條件,除非通膨讓民眾「痛到很焦慮、民怨很大」,預估今年升息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