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近日因藝人何守正與小嫻的新聞,「滿清八旗」一躍成為熱門話題,但吵了半天,民眾對正黃旗、鑲黃旗還是傻傻分不清楚。身為鑲黃旗後裔的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富察指出,其實許多爭論仍是以漢文化為出發視角的謬誤。
世人對清朝八旗制度逐漸遺忘,近來因藝人婚變而掀起話題。圖為日前北京北海公園舉行的「冰嬉」,就是由八旗兵在冰上展現活力的一項活動。(中新社)
富察本身就經常遇到台灣朋友誤以為「鑲黃」為副,比「正黃」矮一截,實則兩者並無誰更正統、更中心的差別。富察表示,所謂的「正黃旗」本來是「整黃旗」,把正黃視為高於其他,是出於對「正」字的誤會,以為更正統、更中心。
受漢文化影響分主次
「八旗」是滿人特有的組織,由努爾哈赤改革創建,用以取代早期的小規模狩獵集團,後來不只有滿人八旗,還有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到了順治皇帝才開始區分鑲黃、正黃和正白上三旗,以及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下五旗的分別。
然而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上下之分,亦是受到漢文化主次之分的影響,在滿人八大貝勒共同執政的時期,上下的區分其實並不明顯,直到接受皇權文化後,共主變成皇帝,皇帝所在的鑲黃旗才因此地位被提高。
同家族也可能不同旗
另一個謬誤是,漢人以為只要是愛新覺羅皇族就一定是鑲黃旗,但富察指出:「實則愛新覺羅有非常多人不是鑲黃旗,也不是正黃旗。甚至一個家族內部,也有分屬不同旗的。」
如努爾哈赤掌兩黃旗,皇太極則主正白旗,多爾袞曾是鑲白旗主,後與多鐸互換掌正白旗等。同樣的,並不意味家族內屬正黃旗的,就比分屬在鑲藍旗的地位高,「旗人的整體政治和法律地位,除了世襲,大部分旗人要靠武功來獲得封賞。」
別用漢視角理解滿人
「內外之別,也是漢文化弊端之一」,富察以漢人分內蒙古、外蒙古為例,認為不如滿人分成北蒙古和南蒙古更有同理心。「內外之分和黨爭文化結合,即便在今天的民主化台灣依舊很強大。」
富察也指出,台灣網友近日對「毒菇」的撻伐,應該也是單純由漢文化的角度出發,但滿洲女性地位比漢人女子高,即便出嫁,回娘家也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老舍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就有一段「大姑子欺負兄弟媳婦」的描述,非常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