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不少人飯後習於將食物放冷,再收進冰箱,在中秋節烤肉、餐敘等特別的日子,食物被放在室溫下的時間更長,經常是曲終人散時,才姍姍收拾剩餘料理。
別等食物「放冷」, 營養師說溫度在60度以下就可進冰箱。 報系資料照
營養師表示,攝氏溫度20度至50度間,細菌滋生速度最快,菜餚溫度在60度以下,就可盡快拿到冰箱保存。
中秋節佳節人團圓,民眾會將豐盛食材擺滿整桌,慢慢挑著享用,須留意食安與健康風險。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說,海鮮與肉類離開冰箱約半小時後,大腸桿菌等細菌快速增生。豆製品如豆干、豆腐、百頁等,因含水量高,天熱容易變質,肉眼未必看得出來,吃下肚卻可能腹痛腹瀉。海鮮、肉品與豆製品,宜先放在冷藏櫃,要烤時,再從冰箱取出,或者取出後可在下方墊上一層冰塊,延長保存時間。
要吃多少準備多少,蔬菜也宜盡量趁鮮吃完。高繪雯說,部分蔬菜含有硝酸鹽,吃下肚將產生亞硝酸鹽,間接合成有致癌疑慮的亞硝胺,放越久,量越多,有隔夜菜致癌一說,雖然極其微量,對人體影響的證據也不夠充分,但仍建議盡可能當餐解決。
在吃剩食物的保存上,過去許多人會等菜餚摸起來不熱了再收拾,夏天摸到35度就算冷,冬天摸到20度,可能都感到還有餘溫,究竟應何時進冰箱?萬芳醫院營養師方晴誼指出,攝氏溫度20度至50度間,細菌滋生速度最快,一道熱騰騰的菜放成室溫,過程中細菌數將不斷增長,因此,確定不吃了,溫度在60度以下,就可盡快冰起來保存。
冰箱並非無菌,方晴誼說,菜餚進冰箱後,盡量在隔天食用完畢。另外,氧氣是細菌生長的重要元素之一,比起保鮮膜,保鮮盒相對能有效阻隔外在空氣,優先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