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雖然歐元持續侵蝕美元作為全球借款貨幣的疆土,但這不代表大家都想長期持有歐元。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全球匯率研究部門負責人薩拉維洛斯表示,投資人不再想把手上的歐元現金部位當作資產,而是把希望把歐元當成債務(liability)。因此,對國際金融體系來說,歐元正逐漸崛起成為新的全球流動性提供者,慢慢取代美元。
歐元持續侵蝕美元作為全球借款貨幣的疆土,但這不代表大家都想長期持有歐元。圖/photoAC
歐元愈來愈常用於國際信貸、銀行間融資及跨國利差交易。這在投資人擁抱風險時抑制了歐元匯率,但若市場規避風險的情緒再度湧現,可能造成歐元劇烈波動並升值。
所謂的利差交易,是指借入低收益率的貨幣,再用於投資其他利率更高的貨幣、或報酬率較高的資產,從中賺取利差。這種操作在匯率波動性低時,成效能良好。
根據彭博,在借入歐元所進行的利差交易中,彭博追蹤的23種新興貨幣裡,有20種新興貨幣都會帶來正報酬率,相較下,以介入美元所從事的利差交易,只有10種新興貨幣有正報酬率。
歐元今年來已貶值逾3%,而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波動在上月底降至歷史新低,這種現象部分是因為歐洲央行(ECB)與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前景穩定,以及衰退疑慮持續降低。
德銀的薩拉維洛斯認為,愈來愈多人借入歐元進行利差交易,所造成的歐元外流,會在風險胃納升高時抑制歐元匯價。他也說,歐元兌美元在過去兩年本應持續升值,匯率應接近1歐元兌1.4美元,「儘管外部帳的波動劇烈,歐元匯價卻始終疲軟,這是前所未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