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竣傑、何祥裕、吳淑君/連線報導
疫情衝擊了你我的生活,生活型態與空間已悄悄起了變化。社區在各入口布下嚴密消毒網,每個家庭將大門視為汙染區與乾淨區的關卡。
在私人教育中心擔任專員的黃小姐,第一關設置脫鞋區與光腳區,下班到家先拿起掛酒精噴噴雙手、鞋底,衝進浴室洗澡後,將帆布袋內的用品,全倒出來擺進另一只帆布袋,舊的帆布袋就清洗消毒。
受到疫情影響,防疫宅成趨勢。示意圖/聯合資料照
住公寓的王太太,把玄關及鞋櫃當成清消專區,玄關旁鞋櫃上清出一個區域放置酒精、口罩等,人只要一進門,家裡成員要充當消毒員,幫返家者全面消毒,關好門後門把再噴一次,人再趕緊去浴室洗手、換衣服。
北市某社區保全林先生說,社區防疫關鍵就是「決戰公共空間」,社區民眾進門時都得通過自動測溫感應酒精機消毒、量體溫,電梯則加裝酒精消毒器。
衛福部台南醫院感染科主任兼內科副主任洪元斌說,防疫強度視所處環境嚴重程度而定。「現代人的住家空間小,真的要靠擺設或動線隔出防疫空間並不容易,但若社區有確診病患,家人用餐需保持距離,或者分流用餐,避免造成家戶感染。」
未來「防疫宅」將成新趨勢,都市里人規畫設計公司主持人林雋怡認為,未來住家門口可能得整理出可掛外套,甚至擺酒精乾洗手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