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清坤/綜合報導
因此波疫情影響,不少民眾紛紛對防疫宅起了興趣,而防疫宅的概念也逐漸往零接觸住宅延伸,除了在外戴好口罩、勤洗手以外,避免接觸也是防疫的中心理念,像是一般民眾在接觸公共設施,例如:開門、按電梯,甚至開水龍頭洗手等等,都有接觸不明來源病毒的可能。
防疫宅建案的配備,強調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水的重要性,更特別著重在空氣與水的潔淨上面,空氣潔淨方面的設施如當層排氣、全熱交換器、防霾紗窗、正負壓抗菌清淨系統、正負壓防疫吸氣閥等。水潔淨方面的設施,則有活性碳濾水器、屋頂儲水槽設計洩水斜坡等。
防疫宅建案的配備,強調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水的重要性。示意圖/PIXABAY
![Bulid, 大樓, 建築](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17/07/06/21/42/bulid-in-2479569_960_720.jpg)
而零接觸住宅的規劃則會偏往公共生活周遭,像是有門禁管制的進出門,均刷卡感應,以及社區公設地區的水龍頭採用感應式水龍頭,垃圾壓縮機及廚餘機設置全自動紅外線感應開關,這些設施都能減少皮膚接觸、降低傳染風險。
不過房地產專家張欣民卻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並不是所有防疫宅都能發乎應有的效用,要觀察業者宣稱的防疫設施或建材,對於改善居家空氣、用水品質是否有正面提升,建案中先進的建材設備維修以及費用問題也得納入考量,最重要的是這些設備會不會因此而堆高房價,對於防疫有沒有實質作用,不要等到買了才發現實質效用不大,成了冤大頭。
房產專家胡偉良也曾在專欄表示,台灣房地產變局即將發生,買房並不是看價格,而是看質。疫情使得民眾的人生、價值觀都將逐漸改變,民眾購房會更趨理性,像是因注重結構安全,而選擇依1999年以後新的耐震規範設計、施工的房子,更關心居住的舒適性,而選擇採光通風好、隔音佳、智慧化的居宅,而這樣的房子也更具防疫、防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