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奕寧/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拆完忠孝橋引道,都委會昨又通過北門廣場都市計畫,百年歷史的老房子三井倉庫將被迫東移五十一公尺,藉此重現北門意象,但引發文資團體怒批柯團隊文化資產觀念落後,輕忽文資價值,將訴諸民意,在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中力求翻盤。
北市府力推西區門戶計畫,除要重現北門城地景廣場,也涉及調整周邊北門路型,歷史建築三井倉庫首當其衝。
都委會主席、副市長林欽榮在都委會裁示,依據二○一二年文資會指定三井倉庫為歷史建築的附帶決議,北門周邊地區以北門意象為重,裁定三井倉庫東移,五戶和三井倉庫相連的民宅,都是二次大戰後興建的老房子,也將拆除。
北市府將拆解、編碼三井倉庫的房屋構件,到東邊五十一公尺處的空地重組,由於建築結構多半腐朽,將加入新材料組裝,之後活化為當地的「Info House(記憶倉庫)」,五戶民宅立面也保留東移,和倉庫一起打造為主題公園。
北市文化局表示,北門是古蹟,須原地保存,三井倉庫是歷史建物,未必要原地保存不可。但文資團體昨到場抗議,直指市府「重北門、輕三井」。
文史工作者凌宗魁表示,當初興建北門高架橋時,也傳出遷移北門的聲浪,現在為了路型遷移百年歷史的老屋,粗暴草率且不尊重文化資產就地保存的精神。
他說,三井倉庫面對忠孝西路,背對當時的縱貫線鐵路,正反面都有家徽,這個區位具歷史意義;而且日據時期政經中心搬到城內,三井倉庫見證政商關係密切合作,財團如何經營與政府的關係。
北市都發局一再強調遷移三井倉庫無損歷史價值,凌宗魁認為這種說法證明北市府文化資產觀念落後,綜觀倫敦或東京等國際大城的發展都注重城市新舊並陳,交通需求會隨時代變遷有所不同,今日為成就北門草率遷移,來日後悔莫及。
都委會表示,都市計畫雖然變更,但日後仍將提文資會討論,若文資會認為不妥,須修正回都委會審議。至於倉庫旁五戶民宅則表示同意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