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我國少子女化問題在世界先進國家中排名第一,連帶影響我國未來產業、經濟與國力發展,立院衛環委員會舉辦「我國面對少子女化困境之因應對策」公聽會,與會專家直指,當前政府的少子化因應對策,是把國家資源投在錯誤方向。
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陳芬苓表示,我國少子女化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已婚不願意生小孩,而是不婚及晚婚族,去年34歲以前女性結婚率僅剩約三成,而35歲已經是高齡化孕婦的狀態。
2020年台灣新生兒少於17萬人,首度負成長,少子女化連帶影響我國未來產業、經濟與國力發展。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陳芬苓說,政府雖提高育嬰津貼,但研究指出此舉並未能提高生育率,除非「下重藥」,否則生育率已難挽回;籲應鬆綁在職場限制,甚至比照英國所得稅優惠、法國生第3個小孩後全家水電瓦斯費半價,「下重藥才有改變」。
陳芬苓提到,生育子女對女性工作生涯會造成很大影響,也是少子化原因;日本是M型,女性會因育嬰退出勞動力市場,但之後會返回;但台灣是單峰型,照顧幼兒退出勞動市場5至7年,屆時回到勞動力市場還能做什麼?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也說,現在台灣女性照顧幼兒與工作衝突問題,相較世界各國來看更嚴重;政府發錢對生育率毫無助益,準公共化托育也是假託育,65%錢丟到水裏面沒幫助,現在少子女化政策資源投錯方向。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質疑,政府從2015年起推動人工生殖補助,每年補助15萬,協助不孕夫妻生育,但原目標要增加4000新生兒,但政策推動至今受惠成功的新生兒人數僅7人,與目標值落差太大,政策應擴大給有需求夫婦。
衛福部表示,未來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將不侷限中低收入戶以下,但目前仍在研議排富門檻與補助金額,以及是否將人工授精也納入補助範圍;但礙於法令,人工生殖補除非修法,否則目前仍無法納入未婚範圍。
衛福部指出,至3月底為止全國共設置278家公共托育機構,可收托9228名2歲以下幼童;準公共保母2萬2577人,準公共托嬰中心817家,可提供7萬6042個未滿2歲幼兒。
衛福部表示,未來政府將持續布建公共托育設施,目標2024年達555家以上,可提供1萬7556個收托名額;準公共保母與準公共托嬰中心可提供超過5.2萬個類公共托育名額。
財政部賦稅署表示,因應少子化現象,現行綜所稅有提供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優惠,減輕國人育兒負擔,鼓勵生育;根據前年度綜所稅結算申報資料,約造福60萬戶,增加可支配所得達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