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瑋芳/斗六報導
「紅磚是清朝斗六城門珍貴遺跡?」潮厝國小校長廖宏彬向斗六游姓耆老索取一塊紅磚,友人認為可能是1895年前後興建的斗六東門城牆遺跡,位於現今永安路和中華路口一帶磚牆。文史工作者陳南榮則態度保留,希望能以更嚴謹態度,委請專家學者鑑定。
當地耆老說,該長32公分、寬21公分、高8.5公分,重11.1公斤的紅磚,是在原東門東方約1公里翻修民宅基地挖出,有近乎官制標準規格。
地方耆老表示,在120年前製作大紅磚需要雄厚財力,從斗六東邊山區找尋紅壤土,再經950度窯溫燒製,如果只是一般地眾鋪設地板的地磚,不會如此費錢費力,因此推測極可能是當年斗六東西南北門中的東門城磚。
斗六高中退休老師陳南榮,目前擔任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義工,長期致力文物保存,積極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文化資產。
陳南榮說,糖漏窯在台灣真正出土遺址有兩處,一處是台南市歸仁區十三窯,一處是斗六市番仔溝遺址,紅磚發現地正是番仔溝。
但對於是否為斗六城牆,他態度保留,希望以更嚴謹的態度,請專家學者鑑定,更希望番仔溝遺址,台糖能成立糖漏文物館,為斗六保存更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