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桃園報導
桃園市主要商圈、車站等周邊騎樓常被詬病高低差大、鋪面破損,工務局訂出3天內完工的施工原則,今年目標再整平1500公尺。
桃園市政府秘書長黃治峯說,騎樓是因應台灣多雨氣候所產生的建築風格,具私權公用概念,須取得地主同意才能動工整平,由於桃園人口已達225萬人,身障及老年人口占了14.6%,平順的騎樓空間更為重要,桃園市首要針對各行政區主要商圈、車站、重要建築物的周邊區域及30公尺以上主要幹道等進行騎樓整平,營造友善行人環境。
桃園區復興路兩側商家多,但騎樓高低差不一,被市府養工處列為今年騎樓整平改善重點。記者張裕珍/攝影
市府工務局長賴宇亭說,為提高取得地主同意書效率,市府首創騎樓設計規範、施工公開透明,包含3天騎樓整平工期,也與產官學界跨領域部門合作,選定一區一示範擴散推廣成效。
黃治峯認為,騎樓整平不僅營造無障礙環境,也成功帶來商圈人潮回流,今年目標整平1500公尺,同時納入學校、醫院與社福設施等無障礙步行空間需求更高場域。
市府養工處指出,今年預計施作中壢區中美路、中華路、中正路與桃園區復興路、中埔二街一帶,以火車站或商圈周邊為主,如桃園區復興路南北側沿線商家多,騎樓高低差不一,將分段施作改善,至於其他路段採滾動式檢討,如取得多數同意書,也會優先納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