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台北報導
台北市老屋比例高,市府也積極推動都更,不少人看中老屋公設比低、室內坪數較多,將來又有機會都更,把購買老屋當成了「翻身變黃金」的彩券,但現實狀況卻不一定如想像般美好。
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親戚在台北中正區某社區大樓當主委,該社區共有2棟屋齡分別為41年、44年大樓,每一戶都是40~50坪,有地下停車位,總共126戶,多數都是軍公教住戶。
在台北都更不易,中古大樓更是難上加難。示意圖/摘自Pixabay
原PO表示,自己原本對40年以上的中古屋沒興趣,但親戚卻勸說社區已經9成以上住戶同意都更了,可以先來卡位,讓他有些心動,認為熟人不會騙自己,卻又擔心戶數太多,意見整合上有難度,加上住戶多為退休族,容易拖延都更條件談判,讓他好奇「都更的機率高嗎?」
網友們看了卻一面倒勸原PO:「北市都更難,大樓都更更是難如上青天,不要想得這麼容易」、「自住的話,裝潢什麼的當做不會有都更下去做,真的更了再說」、「古早大樓的容積率應該都蓋到滿了吧!建商來蓋的話,還有多餘的容積率讓建商有利圖嗎?如果是自主更新的都更,那是不是就得由住戶們出錢來蓋?」、「大樓的話,商業區還能賭看看,住3洗洗睡」。
除了容積率可能讓新建坪數縮水,導致住戶意願降低,網友們更點出那關鍵的1成住戶,往往決定成功與否,「然後最後1成給你拖50年」、「9成以上同意但都還沒開始都更,不就代表剩下的人難搞卡住」、「都更最後一哩路最困難,平均動輒十年起跳」、「看看興隆國宅,這麼屌的地段還有海砂屋獎勵,都玩了幾十年」。
特別是原PO所提到的軍公教住戶,更被網友們認為「難搞」,「那些退休的住戶整天閒閒沒事幹,多的是時間跟建商鬧」、「退休族我覺得不用想,老一點的都覺得他等不到搬回去那天,不如等我死了再說,大概要再等20-30年等繼承人」。
也有網友分享自家都更的血淚史,「老家台北住3,4層樓,都更起來一坪應該有90萬左右,談了20年已經閒置了」、「我家都更喊了3次,每次都是9成同意,每次也都被同一戶卡死,所以那個9成同意聽聽就好」直言:「為了都更買房最傻了,時間價值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