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慧瑛、侯俐安/連線報導
台灣有五處老酒廠變身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最為風光。去年才開幕的嘉義園區知名度不高,在地文創市場也未成熟,業者還在摸索經營模式,有意引進商業,並在與扶植文創間找到平衡點,成功打造雲嘉地區文創夢想起飛平台。
華山文創園區成功聚集人潮,但也遭批評太商業化。 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北華山、台中、台南、嘉義、花蓮五處文化創園區,前身都是酒廠,因面臨生產、環保等問題陸續轉型。對創業新鮮人來說,店面租金是一大負擔,文化部接管五處園區土地,期待發揮文創基地角色,催生更多文創品牌。
嘉義文創園區面積三點九公頃,毗鄰嘉義火車站,昔日是台灣最早生產高粱酒的酒廠,舊址仍看得到包裝工廠、送煤炭進鍋爐室的小火車車軌、儲酒桶等生產機具及設備。
園區執行長孫育晴說,全國五大文創園區嘉義園區「最年輕」,文化局去年初才完成OT案招標,得標的新嘉文創事業公司經營團隊去年四月進駐,「文創聯合辦公室」今年初開始招商,每一單位約十坪,月租五千元,已吸引十三組青年團隊進駐。
嘉義園區每月舉辦二天「桃城夜祭」,將傳統夜市與文創結合,有復古童玩、小作美食、草地啤酒派對等,成功引來人潮,但尚未成功轉換成文創能量。
經營團隊認為,支撐文創產業園區發展,創作、展演、教育體驗與零售餐飲空間缺一不可,未試圖分設商業、文創廠辦,規畫不同等級租金及進駐資格,希望商業和扶植文創取得平衡。
華山文創園區也曾被評價過度商業化,但經營者王榮文表示,華山從藝文特區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目標就是成為文創基地,也就沒有所謂過度商業化的問題。
王榮文說,過去沒有餐廳、咖啡廳,純做藝文難以留住人群;有了人群願意停留,產業才能發展。華山轉型後有展覽、有人拍電影,也有做電視,作家、導演聚在華山,也能吸引人群,形成創造與學習的過程。
華山三大指標為文化明星匯聚之地、成為文化觀光熱點及創投基金願意尋找投資標的。王榮文說,每年有六百萬人來華山走動、三百六十萬人買票看展,前兩個指標已成功。華山扮演橋梁,有家餐廳每周五有創業家俱樂部,讓投資者、年輕團隊碰面,促成創投基金投資目標達標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