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俊偉/台東縣報導
由於台東垃圾問題難解,環保局以台東市建農掩埋場進行活化作業,針對掩埋逾3年以上區域,開挖後將垃圾經過機器篩選,去除砂土及資源回收物後,竟有大多數是塑膠袋,顯見台東亟待推行減塑工作。
台東掩埋場活化 挖出的9成是塑膠袋。(圖/聯合新聞網)
台東縣環保局表示,原已9成滿的台東建農掩埋場,歷經多個颱風,產生了1萬餘公噸的垃圾,加上去年11月起垃圾停止轉運到高雄焚燒,累積許多的垃圾,目前掩埋場持續往上堆,活化工作刻不容緩。
縣環保局指出,從上月起開始進行活化,希望活化4萬立方公尺的掩埋空間,至今已挖掘4000立方公尺,原訂在9月底完成,因作業順利可提前在6月完工。
縣環保局表示,掩埋廠活化作業是挖出掩埋3年以上的垃圾,再以機器篩分出可燃物、資源回收物、砂土等,每天約可篩分500公噸,其中砂土可再次回填,資源回收物可變賣回收,可燃物則重新壓縮打包再處理,可節省不少空間。
台東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炳伸說,活化作業至今約9成是塑膠袋,預估完工後可挖出約2000公噸塑膠袋,經封膜打包,建農垃圾掩場可延長1年的壽命;活化作業也凸顯推動民眾減少使用塑膠袋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