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記者李宜秦、簡立欣/台北報導
準公共化托育政策上路引發極大反彈,私幼業者上月至公平會檢舉準公共化政策違反《公平交易法》。公平會回應表示,因教育部為公部門,不屬於公平會管轄,會將此意見轉達教育部。私幼業者則表示,若政府持續以踢皮球態度處理,會再以「政府圖利」為由,告上監察院。
公平會副主委彭紹瑾表示,由於準公共化是公法行為,由教育部實施,且政府沒有從事私人經濟事業,因此公平法不適用政策問題。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會長謝子元表示,早預料有此結果,仍希望透過行動對教育部施壓。
公平會副主委彭紹瑾。(圖/本報資料照)
至於行政院公布已簽署準公共化政策的私立幼兒園所已達全國總數1成,他批評說:「政府都用騙的」,行政院所指稱的1成,包括非營利幼兒園,就兒教會所掌握的數據,簽署的園所全國粗估約僅100家左右,在宜蘭10家、花蓮10多家、嘉義20多家等,全國的私幼數量高達4300家,「根本不到1成」。
謝子元透露,有內部消息指出行政院已開會討論該政策的可行性,並審議育兒津貼發放時間,會後將公佈已簽署該政策的園所數目,及往後政策是否繼續實施或會有所修正。
對此,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回應指出,私幼選擇加入準公共化,是以現行收費與營運現況和政府簽訂合作契約,營運成本及型態未受影響,且私幼準公共化是國家的公共利益,不宜定義為市場交易,教育部預計9月17日公布第一波加入準公共化的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