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政榆、謝承恩/台北報導
衛福部與家庭牙醫學會定期針對12歲以上國人齲齒經驗指數(DMFT)進行調查,2018年國人平均齲齒為2.01顆,雖低於過去,但仍高於全球平均值1.67顆。醫師指出,國內傷牙三大食物包括含糖飲料、精緻食物及高澱粉食物。國內統計,中小學生一周平均喝2至3次含糖飲,也愛吃精緻點心,都是增加齲齒率因素。
台灣手搖飲料店林立,學童下課幾乎人手一杯含糖飲。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衛會主委黃明裕表示,含糖飲料、精緻食物及高澱粉食物最傷牙,口腔內有許多細菌,醣類入口後被細菌分解產生酸,進而腐蝕牙齒。國內學童又愛喝含糖飲、吃點心,只要餐後沒刷牙,都是造成齲齒元凶。
疫情之下也讓齲齒風險大增,牙醫全聯會口衛副主委黃耀慧表示,疫情期間,50%以上民眾不敢到診所看牙、洗牙,而居家辦公及遠端上課期間,約31%的民眾吃零食、甜點比率大增,69%的家長放任孩子睡前吃甜食,有35%的兒童及31%的成人每日刷牙不到2次。
黃耀慧表示,據國外數據顯示,若是罹患牙周病又有確診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一般人高達八倍、住院使用呼吸器的比率4.6倍、轉送加護病房比率達3.5倍。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與牙醫全聯會響應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全台一千多間「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自3月21日至4月11日提供免掛號費,提供孕婦嬰幼兒及兒童進行全口洗牙、塗氟及臼齒窩溝封填,全面做好口腔防護。
心口司技正陳少卿表示,孕婦每90天可進行一次全口洗牙,13歲以上兒童每半年可一次;另也提供6歲以下兒童免費塗氟、6至8歲有恆牙第一臼齒窩溝封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