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綜合報導
少子化危機一年比一年嚴重,今年大專院校學生缺額率已突破兩成,眼看將來問題可能持續惡化,不少招不到學生的私校面臨存廢抉擇,學者建議,採行退場機制的私校,政府可主導閒置校地轉為地方公益設施或社會住宅使用,不失為增進居住正義的好方法。
私校退場後的閒置校舍,可利用作為社區公益設施,此圖僅為示意。(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據教育部統計處調查,102學年度161所大專院校核定招生名額33萬4147人,較前一學年度減少約3300人;缺額人數6萬5400人中,有93.5都是私立學校,比前一學年度多出萬人以上,導致缺額率(缺額人數╱招生名額,再乘以100%)超過兩成。
另外,夜四技與五專缺額持續增加,二技、二專則快速萎縮,不僅招生名額少,缺額更在三成以上,招生成效不彰的私立大專院校,退場機制的需求迫切。部分私校退場後,面臨校地、校舍處置問題,依現行法令,學校用地若未經過使用分區變更,不可改建做為住宅或商業使用,因此應無財團圖利的疑慮。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退場機制可分為雙北市與其他縣市兩層面探討;在北部都會區,不妨活化為社會住宅,增加平價住宅供給,也呼應中央政策,至於外縣市,開發社會住宅效益不高,與其花錢、花時間將現有校舍拆除重建,不如回歸當地生活需求,稍加整理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或安養院等公益用途。
莊孟翰說,透過私校土地、校舍活用,鼓勵地方民眾在地居住,能改善都市擁擠現況。他建議,政府應著手輔導協助私校併校,並將多餘的中小學預定地重新檢討使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