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
風災釀成中南部淹水,道路使用透水性鋪面聲浪再起,北市將首度試辦,地點選在內湖成功路二段250巷至310巷,預計9月底前完工,可望減少路面逕流水量。
「透水性鋪面」顧名思義,即雨水或其他水源通過人工所鋪築的多孔性鋪面時,能滲入到路基底面,使水資源能還原儲存於地底下者稱之。(擷取自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透水性鋪面的原理,就是在不具透水性的底層上方,鋪上多孔隙瀝青鋪面。由於表面孔隙大、數量又多,如同「爆米香」凹凹凸凸,雨水落地後會快速滲入,再流入兩邊溝渠排出。
市府新工處表示,透水性鋪面廣泛使用在高速公路上,因路面若有積水,車輛高速行駛過,容易產生水霧,影響後方駕駛視線。另一方面,大孔隙表面如同海綿體,可吸收噪音。
然而透水性鋪面也有缺點,若表面沾染粉塵和汙染,致孔隙變小,排水效果就會降低。新工處表示,文獻指出若未處理透水性鋪面表層髒汙,平均3年後排水效力就會喪失。
日前有民眾向議員陳情,住家鄰近內湖成功路二段250巷至310巷,車輛經過噪音吵雜,希望市府協助改善。環保局研議後,擬出降低速限、加裝測速照相機和改善鋪面三方案。
市府交通局認為,當地車道沒有降低速限必要,因此由新工處改鋪透水性鋪面降噪。這段長155公尺、寬23公尺的道路,將鋪上多孔隙瀝青鋪面並改善側溝,共花費275萬。
新工處表示,過去北市平面道路從未做過透水性鋪面,首次在成功路上試辦,短期將觀察排水效果;長期將觀察減噪效果,及多孔隙路面沾染髒汙程度。
不過,透水性鋪面的造價,比一般瀝青鋪面貴。同樣長度的路面,向下刨除4公分,鋪上多孔隙瀝青鋪面,費用約160萬;向下刨除5公分,鋪上瀝青鋪面,費用約150萬。
去年因民眾反映辛亥隧道噪音大,市府在隧道木柵往市區進城方向,嘗試鋪上幾百公尺透水性鋪面,噪音降低了3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