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綜合報導
陸客不來、石化業轉型不易、指標餐飲業吹熄燈號,連「南霸天」林義守都感嘆企業經營困難,高雄如何發大財?學者認為,高雄不缺政策規畫、而是缺執行力;飯店業者說,庶民經濟雖然一時風起雲湧,但有競爭力的製造業、高科技產業,才是轉動經濟的核心。
高雄是石化重鎮,螺絲業也著名,但兩大產業現在都水深火熱。其中一年創造超過800億產值的大社工業區,降編乙種工業區在即,石化業者擔心將被套上「緊箍咒」,坐以待斃。
學者認為,高雄不缺政策規畫、而是缺執行力。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區石化公會理事長林福伸表示,台灣石化業努力4、50年好不容易建立產業鏈,產業中游的大社工業區一旦降編,上、下游全受影響,靠化工業支撐的電子業、半導體業也會株連,影響非同小可。
螺絲業受中美貿易大戰影響,愁雲慘霧。工業協進會理事長蔡圖晉說,高雄螺絲業去年11月起衰退至今,政府若幫不上忙,外移會成為選項。
另大陸限縮陸客來台,觀光業也憂心;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林富男表示,經濟下挫最大的因素,是年改後的消費緊縮;高雄市「租、售」現象不減,鹽埕區新樂街晚上8點過後有時宛如死城,舊崛江更慘。
高雄市經發局長伏和中表示,高雄觀光發展並非只著眼於陸客,市府另也向鄰近各國拓展醫療觀光及農產品外銷,產業部分則輔導企業朝低汙染的方向;市府不反對鋼鐵、石化等重工業,但希望能升級並朝綠色轉型。興建中的「亞洲新灣區」,盼能繼香港之後,讓高雄變成第二塊國際基地。
「高雄不缺規畫,而是缺執行力。」中山大學政經濟系教授張其祿說,高雄具有雙港優勢及中鋼、中油等產業,過去曾規畫做為海空經貿城、自由經濟示範區、海洋首都,不管藍或綠執政,都已不缺規畫,重點是誰能落實執行。
至於高雄市長韓國瑜帶動「韓流概念股」,庶民經濟蔚為風潮。不過,林富男說,庶民經濟暢旺,對飯店業反會產生排擠;張其祿說,庶民經濟占總體產值相對偏低,具競爭力的製造業或高科技產業才有外溢效應,是創造產值及GDP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