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0

論量計酬分級醫療難落實 塞急診

#政策 #地方 #急診 #分級醫療 #論量計酬 #急診壅塞 #急診住院 #醫學中心 #急診部分負擔 #轉診制度
中國時報記者林周義/台北報導
 
急診壅塞凸顯出分級醫療問題,根據統計,2023年醫院病人下轉數、回轉率都未能達標。醫改會分析,根本問題在「論量計酬」,比起一次性給付,醫院將病人留住的收入更高,這是人性,政府應重新檢討支付標準;急診醫學會則呼籲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發展住院的替代選項,緩解燃眉之急。
 
現行醫院將病人下轉至小醫院、診所,可獲400~500點。若將病人上轉,則可獲得200~250點。病人經轉診到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門診基本部分負擔也可少付140~250元。
急診壅塞難解,凸顯分級醫療未落實。示意圖/中時資料照片

急診壅塞難解,凸顯分級醫療未落實。(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為避免病人往大醫院急診衝,去年起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漲至750元、區域醫院400元,其餘則是150元。健保署也鼓勵醫界在假日、夜間開診。即便如此,去年的急診壅塞問題仍創下疫後新高。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2023年分級醫療下轉目標值6萬3486件,實際上只做了6萬37件。病人轉至不同體系的大醫院,治療穩定後回到原院所的比率,目標值為5.33%,卻只執行了4.8%。這顯示500點的下轉誘因不足,根本問題就出在「論量計酬」。
 
林雅惠說,醫院留住病人不放,就可持續製造誘因,相較一次性的給付,讓病人持續在門診治療,能獲得的收入更高,這是人性。而不賺錢的住院,留著反而不利,恐致輕症者留在大醫院、重症者則被下轉,政府應提高重症的支付標準。
 
「分級醫療需要更好的對策」。林雅惠認為,去年健保署調高急診部分負擔,相信是因分級醫療遇到瓶頸,但此舉形同把責任轉嫁到民眾身上,真能解決問題嗎?呼籲政府提出更精進的作法。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認為,當務之急是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紓解待床壅塞。同時,也要發展急診住院的替代選項,例如「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急診病人做完檢驗檢查,病況穩定且有固定治療計劃即可在宅住院。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回應,8月將對急診品質提升方案展開討論,研議急診壅塞的解方。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