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雜誌
房貸餘額衝高,展現市況熱度。通膨指數揭露萬物皆漲,房價豈能獨低?有謂打炒房未達預期效果,事實不然。因旺勢並非來自炒作,而係種種元素使然。譬如護國神山的光環照映,連日本熊本縣也沾光,何況本土!再者經濟看好,股市走高,沒什麼看空的角度。
當然,倘若景氣全面回升,利率上揚,擔心房貸壓力,則勉強買房者可能減少。畢竟,揹重擔過日,必得下極大決心。然而,一旦經濟穩定成長,人們看多房市,買樓會增值的概念即加強。換言之,國民經濟行為,所循途徑會因背景改變而更動。
從前年輕夫妻購屋,常須覓3房物件。除主臥和兒童房,還得備一「孝親房」,供公婆住用。現實生活上,媳婦排斥3代同居,原即鐵的事實。近時因房價高,漸演變為以2房為主流;且坪數多半不大,完全以小家庭為主軸。由於公婆幫忙出頭款,額度也可省一些,故可謂皆大歡喜。
少婚少子小住屋的社會現象,也出現在飲食的消費端。單人份太空包,餐盒之外,連披薩亦多見迷你尺寸。推動單身族早早就能適應世道。人們戲謔產科、兒科醫生減少,而牙科大幅增加,乃因不必養家,錢都花在喫到飽,牙齒非周全保健不可。
和行業商機焦點轉移,誠屬與時俱進。許多階段性商品,都曾領一時風騷;而嗣後結算下來,究竟哪些族群才是獲利者,多數人不知道,也不在意。例如早年的PDA,上網機,乃至VR等等。和流行音樂服飾不同之處,科技日新月異,且擁有大資金者始能競逐。因此最大利潤遂又落歸鉅富族群囊中。貧富差距加大,重要原因在此。
房地產的利益,自操在擁有者手中,有些本領通天,早年以變地目為要務和捷徑,如今則視容積加成為利器。一般市井小民,於都更或危老重建案中,可合法分配些許。即使如此,往往也心滿意足了,新樓比舊宅單價高。從而可推知,大業主的獲利有多麼可觀。
資源分配不均,一直是大問題,自古已然。多數戰爭禍亂,因此而起。直至AI時代的今日,人類仍無從解決這個大結。看來連AI也沒法幫上忙;不僅如此,AI還成了商品,你爭我奪,明知有利有弊,但求商機,不管後果。且拭目以待,會發生什麼事。
【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房地產重大利益的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