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10年前沒買房,如今小資族要買房,又更不容易了。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顯示,2013年全台年收入20至60萬的小資族群新增房貸件數為6萬3464件,但到了2022年,全台小資族群的新增房貸件數卻只有4萬8430件,10年大減1萬5034件,減幅超過2成。
近一步觀察徵信中心數據,從2013年到2022年,小資族群貸款買房的平均鑑估值從638.4萬元增加到908.3萬元,成長幅度高達42.3%。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分析,若以8成貸款成數、20年期的本息均攤型房貸試算,2013年底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利率約為1.934%,也就是說當時年收入20至60萬之間的小資房貸族,每月需要負擔的房貸支出約2.6萬元。
但到了2022年底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利率約為1.864%,此時小資房貸族每月需要負擔的房貸支出已經來到3.6萬元左右,顯見小資房貸族的購屋壓力正在不斷加重。

換言之,同樣年收20至60萬的小資房貸族,10年前沒買房,10年後因買房的平均鑑估值成長逾四成,同樣收入卻得花費更多錢買房,也讓整體小資族可負擔能力下滑,2022年全台小資族群的新增房貸件數只剩4萬8430件,較2013年減幅達23.7%。
黃勝暉建議預算有限的小資族,應秉持先求有再求好的態度,若暫時無力負擔精華地段的住宅,不妨先從周邊區域的低總價產品入手,等積累到一定財富後再進行換屋的動作。
除此之外,建議房貸族每月的房貸支出以不超過月收入的3分之1為宜,若房貸負擔佔比過高,就會使資金調度靈活性受限,購屋者的生活品質可能會因此大打折扣,面對升息與大環境變動的抵抗能力,也會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