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6048

一被指定古蹟就燒燬 台北如何守護超過500處文化資產?

#古蹟 #台北 #政策 #文化資產 #地方
聯合報/未來城市 柯文哲
 
輕輕推開圓山別莊的木門,鑽入嘉禾新村的小巷,輕撫文萌樓的外牆;老房子的磚瓦乘載著砌成的記憶、烙印了歲月的痕跡,點滴記錄著這個大時代歷久彌新的轉變。
 
你,曾在城市的轉角遇見過老房子嗎?有過與老房子相處的深刻回憶嗎?
原台北刑務所官舍修復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原台北刑務所官舍修復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老房子、聽它的故事,就像翻閱歷史
 
我承認,我沒什麼美感和藝術細胞;對於音樂、舞蹈、圖畫也缺乏鑑賞能力,唯獨建築,是比較有感覺的。
 
特別是台灣的老房子,不管是台式的精緻鐵窗花、磨石子地板,或是使用大量木頭、竹編土牆、榻榻米搭建的日式宿舍,都很有自己的味道。我喜歡去看看老房子,聽著它的故事,就像是翻閱一部歷史。
 
但老房子的美,很容易被時間遺忘。於是,五年前,文化局推出了「老房子文化運動」——透過鬆綁法令,鼓勵民間一起來活化文化資產。現在,全台北上百間老房子,都重新被賦予了新的靈魂和生命。
 
而且,文化古蹟修復,光靠錢是不夠的;活化的關鍵在於人,只有讓人在老房子裡流動,它才能重新活起來。
 
只剩一道牆的台北刑務所
 
一個建築要有故事,才會有生命。對老房子來說,它不僅是建築,更重要的是百年承傳下來、發生在房子裡面的故事。
 
說起愛國東路三號的台北刑務所,它的前身是台北監獄,也是台北獄政的重要歷史場域。在日治與國民政府時期,抗日烈士羅福星、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等眾多政治犯都曾被拘禁在此,此處也見證了台北獄政的血色歲月。
 
當年,台北刑務所的點滴過往說也說不完,但如今只剩下一道牆,如果再不理它,現在就什麼都沒有了。
 
1970年代以後,旁邊的台北刑務所獄政官員宿舍因為年久失修,有的屋頂漏水、地板發霉,甚至無故失火。市府接管後,我們開始搶救宿舍群——先花了2,000萬緊急整修,陸陸續續投入了一億4,000多萬,後來的進駐廠商又加碼了6,000萬來復舊。
 
現在,刑務所保存了監獄高強等歷史建物,也留下老屋老樹。走進其中,建築規劃了社區長照服務據點,還可以看到獄卒洗澡的浴室已變成文創小店——除了讓民眾拍照打卡,這個園區的重要任務是要讓下一代更認識台灣歷史。
 
我希望,文資記憶現地保存不至於失根,並有轉型的新契機。
 
願意投入修復老房子的人
 
不知道你相不相信,老房子是會等人的,它一直守候在那裡,只為了等待與它有緣的人。而願意投入老房子修復工作,往往都是一群對文化資產懷有熱情的人。你很難想像,這麼龐大的修復經費、繁雜的修復過程,如果不是靠著這股熱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記得以前,每次只要一指定古蹟,當天晚上就莫名其妙發生火災。後來我學會了,指定古蹟前,就先安排好所有前置工作。我的想法是,政府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修復老房子的目的更不是為了每個月收幾萬元租金;但它是國有地,你一定要收租金來繳房屋稅、地價稅。
 
後來,文化局同仁告訴我,一個包括修復及營運的合約最長就是九年。說真的,九年要回本實在太困難了,像我們光是修復台北刑務所就花了三年。後來我說,若他願意修得更好,修復經費可以抵免房屋租金、使用費及相關稅金等,透過公私協力,市府與民間一起來修復老房子。
 
台北市文化資產超過500處,是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已經有22處老房子修復完成,今年底還會有兩處老房子會修復開幕。現在,台北要走向精緻文化,我想把老房子一個個串連起來、規劃成城市小旅行;透過老房子,繼續述說台北的文化故事。
 
你知道擁有百年歷史的「松山療養所」老房子裡,誰最懂養生嗎?是所長還是醫生?我想是門前的那顆百年老樹吧!因為,它聽過最多關於健康的秘密。
 
有時間的話,跟我來一趟老房子文化之旅。哪怕只是坐著喝杯茶,味道都很不一樣,還能順便療癒一下疲憊的心!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