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雷光涵/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片面開通航路由南向北飛航及W121、W122、W123三條航路,學者專家今天出席一場座談會表示,目前使用頻率不高,但大陸民航機場擴增迅速,未來勢必會有飛安風險,飛安問題不容有模糊空間,兩岸應溝通。
M503航線。 (圖/取自百度百科)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副教授盧衍良表示,目前三條航路的航行量還不致密集擁擠,但有增加趨勢。資料顯示,大陸預計2016年至2020年再建至少50個機場,相較於2006年機場數量成長幅度達76.87%,20年後可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
高雄餐旅大學航運管系副教授王穎俊指出,兩岸最大問題是「單位」,台灣用英制、陸方用公制。之前印度發生哈薩克航班要下降、沙烏地阿拉伯要爬升,但兩國使用高度單位不同,造成兩機相撞的不幸。
成大航空太空工程系主任賴維祥指出,從儀器的角度來看,電子類產品會有預期不到的問題,民用的GPS精準度一定沒有軍用佳,再受天候影響,精準度就更差,所以雙方要有默契,保持一定的空域範圍。
真理大學觀光系主任郭仲偉提出航路使用費的問題,他說,若M503吸引過多業者使用,使用我方A1跟M750航路的業者減少,對台灣民航作業基金很大影響。過去三年上述兩航路為我國帶進的收益為16億、18億、20.5億。
淡大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岳認為,這是涉及飛安、進一步涉及國安的問題,不容有模糊的空間。很多人說兩岸關係不佳所以不能有溝通,但2003-2005年間兩岸完全沒溝通,但空運小兩會仍持續運作,因此促成了春節包機、貨運包機等。
有人提問是否以取消、減少兩岸包機反制? 盧衍良表示,國籍業者有1/3營收來自兩岸航線,反觀對陸籍業者影響不大,受傷的仍是我們。張五岳說,務實上來說是「不可行」,不但不會取消來反制,春節將近還會有加班機,要爭取的是飛安,避免泛政治化,取消兩岸包機,並無助於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