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29

CPI權重修訂 食物上調最多

#居家 #消費者物價指數 #物價 #CPI
經濟日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進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權數修訂,2023年起七大基本分類中,權數上升有四類,包括食物、衣著、居住、醫藥保健類;權數下降是交通及通訊、教養娛樂、雜項類。其中以食物類權數占25.4%居首,居住類占24.2%次之,將於2月9日發布的1月CPI,即以新的權數計算方式呈現。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此次權數增加最多的是食物類增1.7個百分點,主因外食費支出增加,其次是居住類增1.5個百分點,主因住宅租金(含自有住宅設算)支出增加。居住類中的房租權數,也由原本的14.6%提高到15.6%。
 
主計總處進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權數修訂,2023年起七大基本分類中,權數上升有四類,包括食物、衣著、居住、醫藥保健類。記者邱德祥/攝影
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年年飆升,尤其是日常必須用品的漲幅都相當明顯。記者邱德祥/攝影
 
近年台灣房價高漲,去年飽受高通膨衝擊,使台灣物價低估房租的檢討聲浪四起,央行一位鷹派理事直言,台灣看似相對他國溫和的通膨,是因政策性管制(電價調整)及低估房租所致,核心物價不會快速下降。
 
此次主計總處同步調升居住類和房租的CPI權數比率,格外引人關注,是否是為回應各界檢討?主計總處表示,CPI項目權數更新,主依前二年國民所得家庭消費支出結構改編,向有一定審核機制,反映國內消費型態及經濟結構變遷。至於各國權數分配主要與國情有關,例如我國的食物類權數占25.4%,美國13.4%;我國房租權數占居住類裡的15.6%,美國則高達32%左右。
 
此外,主計總處官員提到,不僅每一國家CPI項目權數分配略有不同,其細部定義也不一樣。例如,韓國公布的通膨率不含租金設算,但我國、美國、日本的CPI則都有採租金設算,其中美國又只計算都市部分。
 
關於房價並未納入我國居住類CPI中,遭致財經學者抨擊「太簡化」,主計總處官員說,央行會看房價、內政部也有公布。
 
至於我國物價究竟有沒有「被低估」?主計總處官員強調,現行油價、電價是多少,主計總處每月發布的CPI就是依國人實際消費價格「如實呈現」,政府吸收是否可能引發後續價格回漲及可能衍生其它經濟問題,「可進行政策檢討」,但不能以此評斷我國CPI被低估,「這是兩碼子事」。
 
主計總處說明,考量2022年第3季起防疫管制陸續鬆綁,消費漸回常軌,2023年消費結構將與2021年明顯不同,因此參酌主要國家調整作法,以2019年~2021年三年平均消費結構攤配。
 

延伸閱讀: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