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再表達調漲健保決心,呼籲沒投資就沒健康。學者指出,明年費率須調漲至百分之五點七九才能達收支平衡,若低於該費率,就須搭配部分負擔彌補財務缺口。醫界則認為,隨人口老化,台灣就醫次數增加,每人年平均跑醫院十五次,應朝向「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大病免付」來規畫健保改革。
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健康經濟學會、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昨舉辦「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淡江會計系副教授韓幸紋坦言,提高費率是唯一救健保方法。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周穎政認為,健保問題根源來自過度壓抑醫療支出,合理醫療費用成長才能分攤風險,帶動經濟成長。
針對調漲健保費爭議,衛福部長陳時中曾表示「沒投資就沒健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表示,人口結構改變,傳統以年輕人支撐老年人的時代已不復還, 健保廿五年來未曾處理醫師診察費、病房費、護理費及手術費過低問題,造成血汗醫院。解決一年跑幾百次醫院民眾及重複檢驗,僅能省下幾十億元,但光想解決醫療血汗問題就要上千億元。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目前九成疾病複雜度低轉者,都在診所就醫,反而是慢性病患分級醫療不明顯,推動慢性病診所共照網將是未來分級醫療重點。
醫界反應,台灣有群高退休金長者僅需繳納低健保費,建議實施家戶總所得制。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二代健保本要推動家戶總所得,但無收入者「虛擬所得」恐使健保收入減少,又有懲罰稅戶單身者質疑聲浪,所以改以補充保費替代,未來將持續檢討,達成公平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