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為配合政府綠能政策,台電拓展風力發電,不過根據審計部調查,離岸風電1期計畫雖已開始商轉,但實際運轉與發電成效未如預期;還有部分機組才剛運轉就發生長期故障;負責設計製造及運轉維護的承商不再生產製造,提供的備品資訊卻不足,加上國產化項目未達目標,審計部已要求台電盡速謀求改善對策。
台電推動新能源,之前陸續辦理離岸風力發電第1期及第2期計畫,總經費分別為259億5152萬餘元及573億2396萬元,總裝置容量分別為109.2MW及294.5MW。
審計部調查發現,離岸1期計畫110年底雖已開始商轉,實際運轉與發電成效卻未如預期,原本估計風場可用率為87.6%,承商也保證運轉維護期間,亦即從111年至115年度的最低值為89%,年發電量為3.56億度。
但事實上,111年及112年度可用率只有83.68%及85.88%,實際發電度數分別為2.82億度及2.79億度,都未達到可行性報告預計與承商承諾的運轉目標。
審計部另就已商轉的21部機組故障時數分析,111年及112年度,機組故障時數分別高達5萬57小時及2萬6429小時,其中編號C5、B3等2部機組,去年度故障時數就達2018小時和4627小時,比起前一個年度還增加573小時及3466小時。光是去年,單一機組故障排除時數超過100小時的重大案件,總共就有36次。
為因應再生能源廠網分離所需,台電計畫成立離岸風力發電廠及運維中心,以蒐集機組運轉資料與故障訊息,卻受東北季風影響吊裝及電焊作業、施工圖說送審時程延宕等因素,預計要到今年底才會完工,比預計期程落後了1年。
此外,負責提供設計製造台電21部風機,以及建置後5年運轉維護的承商,之前已公告退出風機製造業務,亦即不再生產機組,但其提供的備品清單資料不足,部分補償性備品數量也未能與台電取得共識,審計部也擔心,未來恐將影響機組的維運效能。
加上部分風機承諾的國產化項目數量,也因國內廠商產能不足或者存有交期風險,迄今尚未提送變更計畫及替代方案,審計部日前已函請台電,針對相關的缺失盡速研謀改善及解決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