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北市新屋房價高,不少人購買老屋重新裝潢,以節省預算。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表示,趨勢顯示,民眾持有房子時間愈來愈長,可能一住四、五十年,甚至更久,現在買房不能只求便宜,必須考慮房屋壽命問題。
郭紀子表示,建築物壽命年數,可分物理耐用年數、社會耐用年數與政策折舊年數。
現在買房不能只求便宜,必須考慮房屋壽命問題。記者游智文/攝影
物理耐用年數是指建築物的自然壽命,結構安全與設備機能等等變成不堪使用時的使用年限,理論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之耐用年限一般被認為是至少可達50年,甚至更久。
社會耐用年數是指因都市計畫變更、人口變化、環境惡化、地價上漲、房價上漲、停車位不足等社會因素,導致提前拆除重建時的建築壽命,目前多認為超過30年即可拆除,進行都更改建。
政策折舊年數,則是依據政府法令政策規定折舊攤提的年數,如依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各種固定資產計算折舊時,其耐用年數,住宅類鋼筋混凝土建造為50年,加強磚造為35年,磚構造為25年。
另外地政機關依據「土地建築改良物估價規則」,對於房屋耐用年數及每年折舊,各地方政府也有相關規定,一般而言,鋼骨混凝土造、鋼筋混凝土耐用年數為60 年。
郭紀子表示,過去,房價低,換屋容易,建築物的「社會耐用年數」常常成為真正的建築物壽命,也就是說,許多房屋因都市計畫變更、人口變化、環境惡化、地價上漲、房價上漲、停車位不足等社會因素被拆除,不會一直使用到真的不堪使用。
但當前,台灣房市面臨高房價、高空屋率、高自有率「三高」,加上人口老化與少子化,民眾對於房地產的需求發生改變,房地價格盤整,房屋持有時間愈來愈長,換屋機會變少,決定建築物壽命已慢慢由社會耐用年數,轉變為物理耐用年數。
郭紀子表示,由於都會精華區房價居高不下,很多人為住在市區,因此選擇購買老屋居住,但目前政策下,都更並不容易,買了老屋,往往還得繼續居住很長一段時間,購屋時應更加注重房屋品質,多考量房屋使用壽命對於居住成本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