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駿剛/桃園報導
大廟包小廟!蘆竹坑子里頂社1鄰土地公廟「慶福宮」,遠看與一般土地公廟無異,但走近一看,廟內另有間石材搭建而成小土地公廟,形成「廟中廟」景象,十分奇特。
早年農業社會靠天吃飯,除辛勤耕耘外,也祈求神祇庇佑,四處可見的「田頭田尾土地公」景象,說明了農民對土地公的信賴。
慶福宮的小土地公廟,高度約1米,寬度約80公分,是以數塊石材加上水泥砌成,外觀堅固,形象古趣,坐落在10甲農地之中,庇佑豐作豐收。當地居民藍志峰表示,小土地公廟至今逾70年歷史,是當年其祖父與親友至新北市八里區以扁擔挑回石材搭建而成。
沒有石砌土地公廟之前,只有一塊石頭代表土地公意象,讓農民膜拜。藍志峰說,20年前,眾人認為小土地公廟難耐風雨,恰好其三叔藍金財事業小有成就,便與眾人出資重新修建土地公廟,但為了存留長輩搭建的石頭土地公廟,才決定原地重蓋,將原土地公廟包在其中。
當地坑子里長陳長江說,慶福宮位在10甲農田之中,附近鮮少住宅,周圍有捷運路線通過,每到水稻結穗之際,更吸引許多民眾到此攝影,捕捉土地公廟、金色稻浪及捷運路線構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