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中秋節是傳統三大節日,也是土地公壽誕日,各地土地公廟今天香火特別旺盛,彰化縣埤頭鄉合興村有一座榕樹土地公廟,樹包廟的景象令人嘖嘖稱奇。到底先有樹或先有廟?根據地方耆老研究,應該先有廟,榕樹是後來長出。
埤頭鄉合興村榕樹土地公廟不大,是早年典型庄頭土地公,守在村庄或田地水源灌溉源頭,象徵守護在地居民,保佑五穀豐收。很多土地公廟有大樹遮蔭,合興村土地公也有樹齡逾百年的大榕樹,小廟有大樹當背景,自有一番氣勢,今天土地公壽誕,廟前擺滿供品,更顯神威。
彰化縣埤頭鄉合興村土地公廟形成樹包廟的景象。記者簡慧珍/攝影![彰化縣埤頭鄉合興村土地公廟形成樹包廟的景象。記者簡慧珍/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Y1NTExOW5ld3M,/2115f767d06be980_1279x959.jpg)
![彰化縣埤頭鄉合興村土地公廟形成樹包廟的景象。記者簡慧珍/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Y1NTExOW5ld3M,/2115f767d06be980_1279x959.jpg)
地方耆老指出,很多民眾參觀這座土地公廟,會辯論先有樹或先有廟,年輕一代的信眾若不清楚,也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據前人傳說,先有土地公廟,鳥兒飛來土地公廟,在廟後排泄糞便含有榕樹籽,小樹長成大樹,形成今日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