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9063

薪水離人均GDP多遠?

#理財 #勞工異化 #GDP #薪水 #消費物價 #經濟成長

工商時報/于國欽

馬克思說:「勞工的異化表現在許多方面:工人生產的愈多,他能夠消費的愈少;他創造的價值愈多,他自己愈沒有價值、愈低賤;工人的產品愈完美,工人自己就愈畸形。」

人均年薪與人均GDP比較

19世紀後期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 Marshall)、魏克賽爾(J. G. K. Wicksell)主張:「如果所得分配不適當,則完全競爭就不是最佳的。」

這些年政府沒什麼尊嚴,內閣說話沒有太多人理睬,甚至沒有人相信,回想7年前政黨輪替之初並非如此,今天政府威信掃地雖有許多原因,但究其根本正在於薪資長期停滯,甚至下滑。

近日台股上揚,直逼萬點,馬總統接見訪客時興奮地表示,台灣經濟基本情勢不錯,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在四小龍裡再次拿第一。他並以去年台灣人均GDP達2萬2千多美元,表達對前景感到樂觀。

長期以來,政府總認為經濟基本面不錯,大家就一定會有好日子過。民國70、80年代確實是如此,經濟基本面不錯,企業就獲利,人們的薪水也就會提高,但近年已非如此,這些年不乏基本面不錯,薪資卻依舊原地踏步的情況。

GDP成長 誰該分得多?

多數人也已經明白,如今經濟成長不再是加薪的保證。經濟成長率是GDP的實質成長率,而GDP是指一國生產、研發及提供服務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在生產活動中所投入的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都將因此獲得報酬,然而問題就是出在這裡,誰該分到多一些?

GDP究竟該分給勞工多一點,或給資本家多一些,或者給地主多一些?誰來訂出這個分配的準則?其實這是個老問題,19世紀馬克思目睹資本家剝削勞工,就曾有不平之鳴,他說:「工人生產的愈多,他能夠消費的愈少;他創造的價值愈多,他自己就愈沒價值愈低賤。」

馬克思影響了隨後全球的分配法則,各國在重視資本之餘,也開始正視分配正義與公平,二戰之後,各國開始實施社會福利、累進稅等重分配措施,以保障勞工在生產活動能獲得應有的報酬。

拜此之賜,台灣在民國70、8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薪資也迅速翻升,這個年代勞工分享了不少的GDP果實。

我們就以大家最熟悉的薪資、人均GDP這兩項指標加以比較,自其中即可領略近30年台灣所得分配的微妙變化。以人均年薪除以人均GDP這一比率,民國84年之前介於121%~132%,此後逐年走低,88年跌破110%,93年跌破100%,去年已降至82.6%。

GDP碩果 勞工愈分愈少

這兩項指標經常被用來形容一國所得水準,然而GDP的範圍遠大於薪資,如前所言,GDP除了分配給勞工,也會分配給資本家及地主。人均年薪占人均GDP這一比率,正可以反映出工資在所得分配中的地位,台灣自民國85年持續下滑,24年(80~103年)間竟由131.6%劇降至82.6%,勞工分享到的GDP果實,可說是一年不如一年,薪水離人均GDP已愈來愈遠。

其實,由國民所得統計資料的GDP分配面也呈現同樣的訊息,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在78~85年仍達50%~52%,此後逐年下滑,102年降至44.6%。

不論從20等分位報稅戶所得分配的變化、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或者是本文所提的人均年薪占人均GDP比率,皆同指一件事,那就是想以成長來解決分配的不正義,是緣木求魚,不可能的事。

于國欽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