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潘杏惠/策畫:謝錦芳、潘杏惠
新竹縣寶山鄉日據時代以製糖業聞名,被譽為「糖的故鄉」,黑糖聞名遐邇,但隨著糖業沒落,田野間隨處可見的甘蔗不復存在,人口外移也很嚴重,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4%,儼然是「高齡鄉」。
但新城社區發協會這幾年來發揮在地力量復耕甘蔗,成立產銷班契作甘蔗,活化休耕土地,也研發出爆漿黑糖饅頭等產品,帶動社區產業,為新住民、返鄉青年增加許多工作機會。
蔗田荒廢 復耕活化
可貴的是,社區發展協會還將20%盈餘回饋給社區,供餐給樂齡學習中心長輩,送點心給獨居老人,讓人看到以社區營造為基礎、實踐在地老化的可能性。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新城社區發協會執行長、來自海南島的王翎鳳接受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訪問,分享一路走來的點滴。
寶山鄉緊鄰新竹市,顧名思義是有寶之山,也就是山上有寶的意思,相傳有九寶包括黑糖、柑橘、楊桃、橄欖等。2004年為了發展在地產業,新城社區發展協會開始嘗試復耕甘蔗,前年起復耕面積達2公頃,進而成立產銷班。王翎鳳指出,協會與10多位農友契作甘蔗,並將採收後甘蔗製成黑糖,打造自有品牌「新城風糖」。
她解釋,取名源自於新竹風大,製糖時總是有股瀰漫在風中的糖香,今年甘蔗復耕面積已達6公頃,而為了推廣蔗糖文化,協會也研發出爆漿黑糖饅頭,內餡中填滿黑糖,一口咬下,香濃的黑糖就爆漿流出,假日每天熱銷2000顆以上。
黑糖爆漿饅頭是王翎鳳的婆婆最拿手的點心。她嫁到寶山後,也學著做。她說,爆漿黑糖饅頭一開始用的黑糖是跟寶山糖廠進貨,復耕甘蔗後,再加碼推出內餡是手工製作的新城風糖,打響翠玉爆漿饅頭名號,後來更開發出加入南瓜乳酪、紅豆、芋頭、巧克力口味的饅頭,夏天還有甘蔗汁冰棒。
爆漿饅頭 日賣2000顆
協會也舉辦小旅行,讓遊客深入到新城風糖休閒園區感受農村生活,除了產業導覽解說,還可體驗採甘蔗、製作黑糖爆漿饅頭、甘蔗冰。協會除了申請政府補助,還能自創盈餘,照顧社區老人,目前是寶山鄉唯一的社區關懷據點,也是教育部在寶山鄉成立的樂齡學習中心,老人家參與度高,一周有三天在這邊打外丹功,活絡身體,更參加手作課程,增進學習機會,凝聚感情,促進健康老化。
盈餘回饋 供餐老人
王翎鳳說,協會把2成盈餘回饋給社區,包括每周3天供餐給樂齡學習中心55歲以上老人家,偶爾帶社區的長輩出遊,包括曾到圓山飯店喝下午茶、到林口參觀魚菜共生,送點心給獨居老人,接下來的目標也想投入建置日照中心。
王翎鳳很努力在社區中創造在地老化環境,這幾年來,她在長輩身上看到好多轉變,有中風的老人家原本對自己的健康感到很挫敗,直到走出戶外到社區關懷據點、參與樂齡學習中心,身體慢慢康復,漸漸有了笑容。
還有60多歲女兒天天騎電動車載90多歲的老母親到社區來打外丹功,正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最真實的寫照。王翎鳳從海南島嫁到新竹,學習做黑糖爆漿饅頭、打造新城風糖品牌,為地方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還能創造盈餘並回饋社區老人,成為新住民為新故鄉注入活力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