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前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醒民眾慎選海外網購交易對象,事先了解可能的問題與因應之道,才能降低交易風險。
消保處表示,自消保處在2019年與韓國消費者院簽訂瞭解備忘錄以來,已協助國人處理24件跨境消費爭議,其中12件為網購糾紛,爭議態樣包括運送時受損、退運或延遲出貨等,最終也都沒有全部獲得業者妥適回應,更遑論在其他國家網購發生糾紛的結果。
農曆春節假期前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提醒民眾慎選海外網購交易對象。圖/聯合報資料照
消保處說,有鑑於跨境網購風險較高,提醒消費者事前做好審慎評估,消保處整理出案例與資訊,包括認明海外交易對象、避免向個人賣家購買、善用第三方支付工具、選擇較安全運送方式等。
消保處舉例,網購時切忌看到中文網站或App就認為是國內店家,以為享有7日內無條件退貨規定的保障,有民眾看到交易明細出現國際運費和關稅,才知道是跨境交易而拒絕簽收,但廠商不僅不退貨款,且要求消費者補交退貨運費,此處所稱的廠商都在國外,除非交易條款或廠商事前承諾可免費退貨,否則等出貨後才主張「無條件」退換貨,恐全看廠商態度。
消保處提醒民眾,若發生跨境消費糾紛,可參考行政消費者保護會網站提供的「涉及跨境消費爭議之處理機制及管道」https://cpc.ey.gov.tw/Page/80CCBC4EBF4F77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