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尹俞歡、李淑慧
台北市都更吵不停,官員頻被告。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面對都更案「件件有糾紛」困境,他強調,重點不是修改制度、降低糾紛,而是要建立「調解糾紛標準作業程序」。
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台北市都更糾紛多,原因是什麼?
答:都更從整合階段開始,因為實施者和地主的協商都在檯面下進行,住戶覺得資訊不對稱,導致住戶跟實施者之間不信任,到後來很多就會在權利變換這件事上喬不攏。
過去權變價值是由實施者找三家估價師來估價,住戶當然不信任結果,若政府都更審議會認定這個結果OK,住戶就說市府圖利建商。另住戶本身對都更專業知識通常不太夠,不知道都更權利價值怎麼算、違建到底值不值錢等,都認為自家房子最貴。
實施者、建商本身專業有時也不見得充足。
地主跟實施者是最大問題癥結,政府在審議過程中幫忙協調,公親變事主,審核太嚴格又被指控刁難,協商不成又告我們。
問:這些爭議該如何解決?
答:地主跟實施者很難達到共識,政府負責審議,不該做調解,要靠第三方的公正平台介入協商。
像我們現在推「財團法人都更推動中心」,任何有爭議的案子,都更中心就能介入,據實紀錄甲乙兩方的意見、做成報告,供審議會裁定。
另建商一輩子做都更,地主一生只做一次,更重要的是要讓地主的都更知識和資訊能更豐富。我要求都更中心做推廣教育、都更健檢等,幫地主上課。
每個都更程序都牽涉到很多人,沒有一件是很順利、很容易的。我們不怕糾紛,重點是糾紛有沒有一個完整的SOP可以來解決。像現在每件案子在吵的時候,我們就規定都更中心要介入。
問:居民期望政府保障權益,政府卻認為都更是私權契約,市府該如何消弭這種落差?
答:都更爭議很核心的是,政府公信力不夠。
任何人都能罵政府,政府的角色是審議。